土豆開挖,非常的熱鬧。晁蓋邀請了村百多位老人做見證,晁斌、公孫勝帶人負責過稱測產。
今天只開挖五畝土豆,也用不多了多少人。
原本晁斌還以為要找大量壯丁扛著鋤頭前來呢,結果晁蓋說用騾子就行。
收穫起來真的是簡單粗暴,直接用鐮刀把紅薯秧子收割掉,露出田埂來。土豆秧子也不浪費,晾曬一下可以餵豬、餵羊,很好的粗飼料。
土豆地經常灌溉,很鬆軟,一頭大騾子配一個犁鏵,直接耕起來。
大鞭子一甩,騾子四肢發力,猛的加速拉動犁鏵,後面圓滾滾的土豆出來了。
“快快,快看,真多啊,滿地都是。”
“好大,都是拳頭大。”
“也有小的,雞蛋大小的也挺多的。”
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哭了,淚流滿面。
“上蒼垂憐,多謝莊主弄來這麼好的土豆。我小的時候鬧饑荒,六個兄弟餓死了三個,現在想想彷彿就在昨天一樣,餓的滋味太難了。”
其他的人也感慨,這年月農民太難了,旱、澇、蝗蟲,三大災害,接連不斷,偶爾豐收官府還加稅,農民活在生死線上徘徊。
為了確保產量精準,所有前來觀看的都不許隨便拿一塊土豆,這麼多人看著,想拿也不好動手。
晁蓋手裡拿著兩塊大土豆遞給公孫勝:“道長請看。”
公孫勝接過土豆,笑的鬍子亂顫:“哈哈,這產量太厲害了,滿地都是。”
當地人習慣把圓的東西叫做蛋,地裡挖出來的東西就叫做地蛋。
騾子前面耕,後面壯丁拿著口袋裝,幹活速度很快,五畝分開測產。
只是沒有地磅,測量麻煩些,第一畝,賬房敲的算盤噼裡啪啦的響,快速統計完,五千三百二十一斤。
眾人驚訝的合不攏嘴,太高產了,就算地力差一些三千斤總有了吧。
第二畝五千一百斤,第三畝四千九百斤,第四畝五千一百五十斤,第五畝四千八百斤。
雖然是同一地塊,但是由於光照,肥料的問題,還是小有差別。
去掉零頭、最後定的好地畝產五千斤。
觀眾譁然,一個個挑大拇指稱讚。
公孫勝深施一禮:“哥哥真乃神人也,這土豆必將造福天下百姓,福澤蒼生。”
當即決定樹碑立傳,記錄晁蓋的功績,以及土豆的種植概要。
圍觀的眾人要散去,晁蓋喊道:“都不要走,都不要走。咱們地頭上嚐嚐土豆宴,大家稍後啊。”
眾人沒想到還有這口福,那太好了。
從村口客棧調來的廚子,架起桌子,架起大鍋,村民們幫忙燒柴火。
土豆清洗、切絲。廚子刀工沒得說,刷刷刷,細細的土豆絲切好。
大鍋燒熱,放油,幹辣椒嗆香,倒入土豆絲翻炒。
很快做了十幾盤子酸辣土豆絲,分發筷子。
晁蓋帶頭吃,還有的不敢吃,畢竟第一次見的東西有些擔心是難免的。
公孫勝、晁福、大家都吃。
公孫勝大為讚歎:“天下名菜,好吃,好吃。”
眾人也每人品嚐了一點,一個個讚口不絕,這味道厲害了,酸辣可口,吃了還想吃。
可惜沒多少。
“都散了吧,都散了。等明年種塊多了人人能種。”
無關人員都散去了,晁蓋安排重新裝袋,三兩以上的打包好庫存留著食用。
三兩一下的小土豆,打包好,放幾個月,等發芽了,立秋前後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