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先這麼一勸進,其餘幾個人也都紛紛跟進。
但是,只有武雲峰沒有開口,保持了沉默。
楊楓看了一圈,最後盯著武雲峰,淡淡問道:“武先生,你不贊同孤王進位?”
武雲峰淡淡一笑,拱手道:“帝王之道,不在乎虛名,只在乎實惠。”
“歷史上,曾有多少權臣,大權在握,卻都沒有廢帝自立,而是讓給了子孫。”
“可他們雖然不是皇帝,但卻擁有著皇帝的權勢,除名之外,與皇帝並無不同。”
“在燕州,王爺雖為燕王,實則與皇帝並無差別。”
“再者,若王爺真的升王為皇,固然名正言順了,但確也多了一個背叛大楚國的名聲。”
“如此一來,大楚國的朝廷大臣,就會完全與王爺斷絕關係,包括司徒家,包括蕭家,甚至於獨孤氏,石將軍,等等。”
“可若是王爺只是割據自立,便是被迫而為,乃是楚皇所逼,但王爺這個燕王依然還是大楚國的燕王,依然還是楚臣。”
“那些懷疑陛下弒君弒母的大臣,那些本就交好於王爺的大臣,縱然不會明著支援王爺,至少不會跟王爺作對。”
“故而,卑職以為,王爺可以割據自立,但眼下卻不是建立大燕國的合適時機。”
諸葛先在軍略方面絕對是一把好手,但在帝王之術方面卻遠不如武雲峰看得通透。
當然,一旦楊楓登基稱帝,諸葛先就是從龍之功,封賞自然很讓人心動。
這倒並不是說諸葛先的人品不好,而是在這大機緣跟前,很少會有人能夠抑制住內心的野望的。
畢竟,諸葛先追隨楊楓的目的,不單單是讓一身所學能有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封侯拜相,富貴一場。
不單單是諸葛先,其餘如耿春秋、雲翼、計三六等等,哪一個不是這樣。
良臣擇主而事,就是這個意思,只有跟對了主子,才有可能封侯拜相,富貴一場。
聽武雲峰這麼一說,諸葛先立即就醒悟過來,急忙起身,跪在地上:“是卑職過於心急了,差點誤導了王爺,請王爺降罪。”
諸葛先這麼一弄,其餘幾個人也都趕緊跪下來請罪。
楊楓哈哈大笑道:“爾等都起身吧,孤王豈能怪你們。”
“武先生所言不錯,在燕州之地,孤王大權在握,就是土皇帝,登不登基並無區別。”
“真正的皇帝,追求的是盛世天下,百姓富足,國力強盛,而不只是皇帝之位。”
“不然,就算孤王當了皇帝,燕州之地到處民怨沸騰,孤王這個皇帝也不可能長久。”
“從今日起,登基開國之事,切不要再提。”
諸葛先等人一起應了一聲:“卑職等遵命。”
幾個人歸位之後,楊楓繼續說道:“一旦孤王割據自立的訊息傳到雒陽,以父皇的心思,定然會跟大荒國聯合,一起進軍燕州。”
“同時,父皇還會給吐谷渾許以好處,讓吐谷渾出兵維部,使得維部無暇助我燕州。”
“所以,大戰將起,我燕州須得早做準備才是。”
耿春秋點頭道:“王爺所言甚是。”
“我燕州本土與幷州、冀州、雲州接界,再加上鐵勒之地與幽州接界,我燕州就與大楚國的四州接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