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十三世惱羞成怒。
他明白,自己錯失了強行北歸的機會。
他更明白,楊楓是打算困死他,坐等他的糧草耗盡,不戰自亂。
接下來,該怎麼辦?
尼古十三世很快就冷靜下來了。
如今,大斯國已經處在了生死存亡的關頭。
一個不慎,或許就能掉落到萬丈深淵之中。
尼古十三世立即召集麾下的幾名將軍,商議接下來該怎麼辦。
其實,只有三條路。
第一,就是北歸。
強行攻打被燕軍佔領的那座城池,然後再徹底轉攻為守,等待著齊楚之戰的結果。
如果燕軍繼續留在西域,尼古十三世絕對不會再進攻。
而如果燕軍離開西域,尼古十三世就會立即再對反大斯國聯盟發動進攻。
這個辦法,也恰好暗合了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略思想。
第二呢,就是南下了。
留一部分兵馬,防備著北面的燕軍,然後尼古十三世再統帥其餘的兵馬,強行攻打反大斯國聯盟。
但這個辦法,只能算是下策。
因為會有幾個風險。
首先就是,背後的燕軍很有可能會趁機對斯軍發起進攻,使得斯軍處於被南北夾擊的狀況。
其次呢,反大斯國聯盟會跟斯軍再死戰嗎?
只要反大斯國聯盟全線放手,斯軍想要快速擊潰反大斯國聯盟,將他們的地盤佔領,短時間內絕對是難以做到的。
再次,就算反大斯國聯盟敗了,燕軍會眼睜睜地看著尼古十三世佔領這些疆域嗎?
最後,就是糧草。
斯軍的糧草,只夠不到兩個月之用。
還有第三個辦法,那就是向東,或者向西,繞過那座城池,北歸。
這也有風險,那就是燕軍會不會跟在後面追擊?
一番討論之後,尼古十三世決定採取第一個方案,強行攻城,打通北歸之路。
尼古十三世留下五萬兵馬,防備著反大斯國聯盟,盡率其餘十萬兵馬,強行攻城。
但是,楊楓既然決定走這一步棋,自然是有了充分的準備。
這一次,燕軍的參戰人數,就是十萬之眾。
十萬對十萬,進攻對防守,尼古十三世想要打贏這一戰,並不容易。
不容易也得打,因為這是最穩妥之法,也是治根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