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柳天波派出來的斥候,總共五千人,竟然沒有一個人趕回來報信的,似乎是全軍覆沒了。
這著實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
五千人啊,可不是五十人,而且都是楚軍的精銳。
這一天之後,柳天波第一次有了要退兵的念頭。
對方太可怕了。
偏偏柳天波又不知道燕軍是怎麼做到的。
五千人啊,連一個逃回來的都沒有,簡直像是團伙投降燕軍了。
這一下,柳天波不敢再派出斥候了。
總共十萬人,單單是斥候一項,就損失了近一萬人,這仗還怎麼打。
柳天波考慮,對方的意圖很明顯,一是蠶食之法,二是逼迫楚軍退兵。
退兵?
不可能的。
在楊欽的最新聖旨到達之前,如果柳天波敢私自退兵,那可是掉腦袋的大罪,只怕連柳煙雲都保不了他。
至於再派斥候?
五千都不行,再派多少合適?
五萬?
關鍵是,斥候沒能帶回來一點訊息,柳天波根本不知道對方有多少人。
不過呢,柳天波幾乎能確定的一點,燕軍一定參戰了。
對方故意專門截殺楚軍的斥候,就是不想讓楚軍知道燕軍參戰的訊息。
於是,柳天波又寫了一道奏摺,將燕軍可能參戰的訊息向楊欽稟告一下。
柳天波猜對了一半。
高雛鳳這樣做,著實是不想讓楚軍知道燕軍參戰的訊息。
另外一個原因,是楊楓吩咐的,儘量為楚軍儲存實力。
畢竟楊楓也是楚人,燕州曾經也是大楚國的一個州,前齊故地也是大楚國的地盤,這一場戰事等於是一場內亂。
所以,楊楓準備內亂的傷亡程度壓低到最小。
畢竟,大楚國早晚都是楊楓的,他可不想接過一個千瘡百孔的大楚國。
所以,蠶食大楚國,最後再和平演變過來,是最好的辦法。
當然了,楊楓也保留著武力收復大楚國的可能。
若不是因此,在柳天波不再派出斥候之後,高雛鳳一定會立即進軍,突襲楚軍,大敗之。
很快,楊欽的第一道回覆就到了。
楊欽在信中,將柳天波罵了一通,說二十個斥候一組不行,不會讓五十個斥候一組,派出五千個斥候啊。
對方再厲害,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把五千個斥候全都滅掉吧。
柳天波接到楊欽的書信之後,只能是苦笑一聲,坐等楊欽的第二個回覆。
雖然是不派斥候外出探查情況了,但柳天波卻在大營的四周派出很多的斥候,目的是防備對方偷襲。
可是,幾天過去了,大營四周的斥候連對方一個斥候的影子都沒看到。
柳天波百思不得其解,卻又不敢放鬆警惕。
沒幾天,楊欽的第二個回覆就到了。
這一次,楊欽的語氣就緩和許多了,顯然這件事情對他的震動也大。
又估計著,楊欽召集了朝中的武將們,也沒能商議出來一個什麼結果。
楊欽的意思是,再次派出五千斥候,這次是二百人一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