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
皇宮。
楚風殿。
楊欽的心情可謂是喜憂各半。
喜的是,再次派出二十萬兵馬之後,秦州的戰局終於被扭轉過來,大月國終於落入了下風。
就連崔洪鑫,也變得聽話起來。
但是,若是想讓崔洪鑫徹底聽話,必須得等這一戰徹底結束才行。
楊欽不擔心崔洪鑫搞什麼么蛾子,因為秦州的旁邊只有大楚國、燕州和大月國。
崔洪鑫不可能投奔燕州,也不會投靠大月國,最後只能迴歸大楚國。
憂的是,雖說楚軍已經佔了上風,但冷兵器對熱兵器,死傷還是很嚴重的。
打到現在,楚軍和月軍的傷亡比例是三比一。
傷亡越大,戰爭成本就越高,大楚國的財政負擔就越嚴重。
少了幾個州,稅收少了,糧食少了,而戰爭的成本卻增加了,楊欽看著一天天飛快癟下去的國庫,愁出了幾根白頭髮。
最富庶,稅收最多的漢州,不但是聽調不聽宣,更是還不再往雒陽送稅銀了,對大楚國而言,簡直是雪上加霜。
若非是秦州的戰事還沒有結束,若非是楊欽無力同時支撐兩場戰爭,他一定會馬上發兵漢州,宰了楊松那個小兔崽子。
一切,都只能等秦州的戰事結束了。
最近的一條情報,也是來自漢州的,讓楊欽有點坐不住了。
楊松搞獨立之後,雖說對外還是大楚國的親王,但實際上割據自立比秦王楊銘還要狠。
怎麼個狠法?
楊松竟然學起了楊楓那一套。
短短短短一個月,漢州可謂是血流成河,人頭無數。
但凡是作惡多端的世家門閥,有多少人,楊松就殺了多少人。
世家門閥從窮苦百姓手中掠奪的,盡數被退還。
被搶的女子,以及被枉殺的人,也都被給予了一定的補償。
一時間,楊松在漢州的威望,達到了極致。
以前,漢州百姓都期盼著,燕王楊楓能早點入主漢州。
但後來大家想想,覺得這基本上不可能,因為燕州跟漢州之間,相隔太遠,除非楊楓南下攻打大楚國,跟楊欽絕了父子之情。
可現在,燕王楊楓雖然沒來,但漢王楊松突然良心發現,走了燕州的路,不都一樣嘛。
老百姓可不管誰當皇帝,只要能夠善待萬民的,他們就擁護。
所以,楊松的長生牌坊,在漢州很多的老百姓家裡就出現了。
對於漢州百姓,這當然是改天換地的大事,等於是他們迎來了新生。
可對於楚皇楊欽而言,這絕對是糟心透頂了。
因為,世家門閥在漢州損失慘重,就把這個責任推到楊欽的身上了。
無他,因為楊松這個漢王,是楊欽任命的。
無他,因為楊松是楊欽的兒子。
無他,楊松為何要暗反,是因為楊欽要殺他。
若非是楊欽糊塗透頂,中了楊楓的誘敵之計,使得父子決裂,兵戎相見。
若非是楊欽絕情,連皇后蕭氏也要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