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楊銘雖然是個武夫,但畢竟是皇子,又當了藩王很多年,經歷過陰謀詭計無數,自然不會這麼輕易敗北。
秦王楊銘淡淡一笑:“四弟言之有理,我秦軍確實不能離開秦州,以防吐谷渾和維部趁機攻襲。”
“只要秦軍在,則吐谷渾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冀王楊錯聽了,微微皺眉,暗想,三哥這話是什麼意思?
你秦軍不動,你跑回來請戰幹嘛?
忽然,冀王楊錯雙眉一挑,他明白秦王楊銘的意圖了。
這時,秦王楊銘又向楊顯拱手道:“啟稟父皇,我秦軍不可出秦州,但兒臣卻可以。”
“兒臣請命,單騎前往燕州。”
“燕州兵馬,經歷過數次大戰,早就是精銳之師,只是缺乏統帥而已。”
“而我秦州,常年與吐谷渾作戰,對騎兵之戰甚是瞭解,操縱騎兵之戰亦是遊刃有餘。”
“故而,兒臣自認,燕軍之統帥,兒臣當為最合適人選。”
“如此,秦軍留守秦州,兒臣掛帥燕州,乃是兩全其美之計也。”
冀王楊錯不得不佩服,秦王楊銘這一手著實漂亮啊。
北境三州,秦州、燕州與青州。
秦州接壤吐谷渾和維部,燕州接壤匈奴,青州接壤鐵勒。
而維部、匈奴和鐵勒,都是草原民族,吐谷渾也算是半個草原國家。
秦州與吐谷渾經常交兵,不但熟知騎兵的作戰方法,二十萬秦軍中更是有五萬騎兵精銳。
而冀州與草原並不接界,無須跟騎兵對陣,不但對其戰術不怎麼了解,冀州軍更是隻有一萬騎兵。
在這方面,冀王楊錯是萬萬不能跟秦王楊銘相比的。
冀王楊錯微微皺眉,他實在想不出能夠壓制秦王楊銘的理由了。
不過呢,冀王楊錯也不是一敗塗地。
畢竟,剛才的一番針鋒相對,冀王楊錯逼得秦王楊銘只能單騎入燕州。
此戰之後,楊銘無法掌控燕州,只能樹立自己在燕州軍中的形象。
到時候,冀王楊錯便可以燕州再無戰事為由,請旨兼領燕州。
畢竟,秦州與燕州不接界,是秦王楊銘的硬傷。
但秦王楊銘也有他的想法。
只要燕州之戰取得勝利,秦王楊銘就會請旨,將代州的古縣納入秦州境內。
如此一來,秦州、燕州和青州就能連成一條北境防線,可以阻擋吐谷渾、維部、匈奴和鐵勒的襲擾。
一旦古縣到手,距離秦王楊銘兼領燕州也就不遠了。
這一次,是秦王楊銘與冀王楊錯的第一次交鋒。
秦王楊銘勝,冀王楊錯敗。
只不過,秦王楊銘雖然勝了,卻沒有達到目的,兩人算是六四吧。
楊欽見秦王楊銘與冀王楊錯之爭落下帷幕,這才拱手說道:“啟稟父皇,兒臣以為,秦王和冀王剛才之言,皆有道理,然卻又不甚有理。”
楊顯深深望了楊欽一眼,淡淡問道:“噢,太子有何高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