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不能是尋常百姓家的孩子。
當然了,也有一些個別的窮人家孩子的特殊例子。
例如,匡衡鑿壁借光,感動了鄰居文不識,被大家資助。
車胤囊螢夜讀,因為買不起燈油。
范仲淹斷齏劃粥,感動了寺院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
還有岳飛學藝,也是鄉鄰的資助。
歐陽修是借閱典籍,卻又買不起毛筆,其母想出用荻草代替的辦法,才有歐陽修的一手好字。
當然,絕大部分窮人家孩子都選擇了種地啊,放牛啊,放羊啊,砍柴啊,等等父輩的老路,一輩又一輩地傳承下去。
楊楓打破了這個規則。
楊楓興辦教育的第一步,就是高薪聘請教書先生。
經過考核之後,讓這些教書先生到燕州各郡縣上崗,由官府根據教書先生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統一發放薪水。
而對於普通百姓呢,書費和學費,以及文房四寶都是全免的,孩子的父母只需要準備好書包就行了。
在很多人看來,楊楓此舉無疑是自掘墳墓。
其實,這句話在這個時代,無疑是正確的。
封建時代,各國的統治,都得用愚民的政策,各種洗腦,例如道教啊,佛教啊,等等。
你生活好了,是你上輩子積德了。
你生活不好,是你上輩子造孽,這輩子得吃苦償還。
古代,真正尊道尊佛的,都是最基層的老百姓,權貴們並不是真心尊道尊佛,更多的時候是多捐香火錢而已。
如果,老百姓都有學問了,有自己的思想了,也就會有反抗的意識,對統治階級是很不利的。
例如,近代最有名的五四運動。
所以啊,從這個時代的統治階級,其實就是皇族和世家門閥而言,切斷普通百姓家庭接受教育的權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以啊,楊楓在燕州大興教育,被很多人都認為是自掘墳墓,也是很正常的。
可楊楓有楊楓的打算。
從後世穿越過來,楊楓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只有人才達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出現知識爆炸,生產和科技才會快速進步。
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何嘗不是因為這個原因。
可惜的是,戰國爭霸和楚漢戰爭的連綿不絕,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漢武帝的窮兵黷武,以及後來漢室大權的旁落,無不制約著文化的進步。
曹魏的九品中正制,無疑就徹底穩定了世家門閥的統治地位,徹底剝奪了普通百姓接受教育的機會。
楊楓明白一個道理。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可不管是科技,還是創新,都需要靠人才去驅動。
楊楓想要以一州之地與大楚國抗衡,與北境各國抗衡,只靠著燕州騎兵,只靠著敢死軍,是遠遠不夠的。
楊楓能夠弄出來煙花,但他卻弄不出來炸藥。
所以,楊楓必須要大力興辦教育,培養各方面人才,加速科技的發展。
就如同後世的大國爭霸,武器的先進與否,決定你的國際地位,是高還是低。
喜歡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后請大家收藏:()割據自立後,我強娶了敵國太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