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太子楊欽、太子妃蕭氏,在靜靜聽著楊松的彙報。
楊柏不在。
因為明天一早,就要出發,南下漢州,楊柏此刻正在府中忙碌著。
“楊楓的畫功連歐元奇都自嘆不如?”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
“陛下和石萬鈞對楊楓的話一百個滿意,太滿意了?”
蕭氏恨恨道:“沒想到,這個逆子藏拙的東西還真不少,其野心可見一斑。”
楊欽看了楊松一眼,淡淡一笑:“書畫、琴藝,與治國無用,不過是閒情雅緻而已,愛妃無須擔心。”
蕭氏冷笑一聲:“但是,石萬鈞向那逆子的邀請呢?”
楊欽微微皺眉,淡淡說道:“石萬鈞乃是一名武夫,執掌了左衛而已,本宮還真沒將他看在眼裡。”
“再說,石萬鈞邀請楊楓赴宴,難道會因為一張畫像而倒向燕郡王府嗎?”
“愛妃,關心則亂,你有些擔憂過度了。”
頓了頓,楊欽問楊松:“松兒,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楊松笑著說道:“回父王,兒臣以為,楊楓的能力越強,對父王而言,反倒越是好事。”
楊楓的能力越強,對我反倒越是好事?
楊欽畢竟是聰明之極,微微一愣,隨即就反應過來了,點了點頭:“松兒所言甚是,本宮倒是當局者迷了。”
蕭氏一時沒想明白,問道:“松兒,別打啞謎了,速速告訴母后。”
楊松笑著說道:“母后試想一下,楊楓的能力越強,皇祖父便對他越是滿意。”
“如此一來,父王的東宮之位豈非是越發穩定?”
“只要父王的東宮之位穩如泰山,日後這天下還不是父王說了算嘛。”
蕭氏登時明白了,不由眉開眼笑:“松兒,還是你聰明,你父王和本宮都沒想到這一層。”
楊松微微躬身道:“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兒臣也是突然想起而已。”
楊欽眯了眯眼睛,笑著說道:“松兒,你也辛苦了,回去休息吧。”
楊松點頭道:“父王,母后,兒臣告退。”
待楊松離開之後,蕭氏笑著說道:“太子,沒想到松兒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在太子之下,真乃東宮之喜啊。”
楊欽冷笑一聲:“長弱而幼強,何來之喜,以本宮看,乃是取禍之道也。”
“啊……”蕭氏大吃一驚,瞬間就明白了楊欽的意思,一臉的驚訝,“太子之意,松兒他…他也有野心?”
楊欽微微一嘆:“皇權就在眼前,似乎觸手可及,誰人會能淡定如水?”
“愛妃,你可還記得,楊楓奉旨北上燕州的路上,遇到行刺之事?”
蕭氏點了點頭:“臣妾記得,那柄投槍是民間私造,但其中一名刺客的身上,卻有松兒王府的令牌。”
“當時,父皇責令刑部和大理寺合查此事。”
“松兒說,此事並非他所為,乃是有人嫁禍於他。”
“這番話,使得刑部和大理寺對柏兒產生了懷疑。”
“只不過,一番徹查之後,柏兒和松兒都洗脫了嫌疑。”
“後來,因為那逆子沒有追問此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蕭氏一臉的驚訝:“太子,你的意思,那次的刺殺真的是松兒所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