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農曆八月十四,中秋節的前一天。
楊楓準備了兩份禮物,先去秦王府,拜見他的三叔秦王楊銘。
秦王,封地自然是秦州。
秦州位處雒陽的西北,地域是燕州的三倍,下轄十七個郡,人口七百萬,其中關隴之地就歸屬秦州。
楊銘比太子楊欽小一歲多點,今年三十二了。
在獨孤儀鳳的四個兒子中,楊銘是最勇武的一個,善使一口六十餘斤重的鳳嘴刀,有萬夫不當之勇。
“小侄見過三叔。”
“呵呵,楓兒不用多禮,坐吧。”
曾經,楊銘對楊楓也是極不待見,甚至於還不讓兩個嫡子楊椿和楊棠跟楊楓來往。
但是呢,楊銘畢竟身處秦州,鞭長莫及,楊椿和楊棠仍是跟楊楓有來往,還借錢給了楊楓。
結果,欠條變賀禮,楊椿和楊棠也損失不小。
得知此事之後,楊銘就對楊楓刮目相看了。
尤其是燕州的捷報一個個傳來,楊銘越發覺得楊楓不一般,自然不會再怠慢他。
嫡長子被廢了太子之位,老二上位,這真不是好事。
作為老三,甚至於老四,若是沒有想法,他們就白在帝王家走一遭了。
楊欽和楊楓父子不和,楊銘想要謀太子位,自然就生出拉攏楊楓的想法了。
一番見禮之後,楊楓坐下,婢女奉茶。
楊銘笑著說道:“楓兒,三叔雖然在秦州,卻也聽說你數敗匈奴之事,真是給咱們老楊家長了臉。”
“數百年來,匈奴之患,一直如利劍般,壓得中原歷代王朝都喘不過氣來。”
“沒想到,你這個剛剛上任的燕州郡王,竟然把這道難題給解決了,三叔對你也是刮目相看啊。”
楊楓放下茶碗,拱了拱手,笑著說道:“三叔謬讚了。”
“小侄不過是運氣好了點,趕上匈奴一分為二,呼連和濟邪大打出手,這才趁機佔了點便宜。”
“不然,若匈奴一統,小侄恐怕早就敗得一塌糊塗,回雒陽找皇祖父哭訴了。”
“哈哈哈……”聽楊楓說得有趣,楊銘忍不住大笑起來,“運氣固然是一方面,但三叔相信,楓兒你行軍打仗之能絕對是有的。”
楊銘心中暗想,立此曠世之功,居然還這般謙虛謹慎,並無半點驕縱之心,此子日後必成大器。
正說著話,秦王妃鄭氏帶著長子楊椿和次子楊棠來到了。
“小侄見過三嬸。”
秦王妃出於滎陽鄭氏。
滎陽鄭氏跟蘭陵蕭氏雖然都是六大門閥之一,但蘭陵蕭氏排名第二,而滎陽鄭氏排名第六。
鄭氏含笑頷首:“聽你三叔說,你在燕州大放異彩,必然已經脫胎換骨,今日一見,果然如此啊。”
“楓兒,你兩個弟弟之前得罪過你,千萬不可記仇才是。”
楊楓笑著說道:“三嬸這是說哪裡話,咱們楊家一脈,何來記仇之說呢。”
聽了楊楓這話,楊銘和鄭氏心中皆想,這小子,果然滑頭啊,非得讓我們表態不可。
但是,楊銘是什麼人,秦王啊,豈能上楊楓的當。
楊銘笑著說道:“楓兒所言甚是,咱們楊家一脈,楓兒你沒有在東宮用餐,到了三叔這裡,可不能再客套了啊。”
鄭氏聰慧,立即就跟著接話:“是啊,楓兒,你跟二嫂客套,到了三嬸這裡,決不能再跟外人似的,讓三嬸出門說不起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