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推測哥舒翰能夠守住潼關的理由,不僅僅是潼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更是因為在安祿山忙著享受當皇帝快的時候,他的屁股起火了。.】
【在安祿山的後方,有四個人於亂世挺身而出,帶領大批軍民,高舉反對安祿山的大旗,這兩股勢力在兩地分別努力,鍥而不捨為大唐而努力。.】
【這兩團力量越來越強,影響力也越來越大。.形成了以顏杲卿和顏真卿領導的河北戰場,以及郭子儀和李光弼領導的河東戰場。.】
【如果潼關能守住,安祿山後方失火,自顧不暇,那麼就能完全扭轉現在的被動局面。.】
【但我們剛剛提到了,李隆基又開始搞騷操作,他不讓哥舒翰守潼關了,他讓哥舒翰出兵去攻打陝郡。.】
【李隆基為什麼會突然做出這個決定呢﹖因為他得到訊息,安祿山在陝郡僅僅放了四千的兵力,如果哥舒翰出兵攻打陝郡,收複陝郡是完全沒有懸唸的事情。.】
[不守潼關去打陝郡﹖他怎麼想的﹖]
[別想了,你永遠都猜不透李隆基的。.]
[好好守潼關不好嗎﹖]
蕭崇看傻了:“為什麼不守潼關,要突然去打陝郡﹖”
宇文融猜測:“如果把陝郡收回來,也能算上一點戰績﹖”
蕭崇更困惑:“可安祿山怎會放區區四千的兵力在陝郡,萬一這是誘敵深入呢﹖”
宇文融試圖辯駁:“如果不是誘敵深入,就是戰績。.”
百官有的贊同收複陝郡,有的則擔心陝郡是個陷阱,還不如好好守著潼關來的穩妥。.
蕭崇一語中的:“攻下陝郡,對當時的戰局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助啊﹖”
事實上,不僅沒有實質性的幫助,去攻陝郡弊大於利。.保下長安的關鍵在守住潼關,而不在攻下陝郡。.
哥舒翰大腿一拍:“該守潼關的呀”
“嗨呀”
他搖頭嘆息,十分惋惜的模樣。.
【李隆基一聲令下,讓哥舒翰沖鋒陷陣,沖】
【但哥舒翰是個將軍,且已經到了潼關,他知道手裡的兵是什麼樣子,知道什麼決策有利於戰局。.就是從哥舒翰私心的角度來講,他也是希望選擇更穩妥的據守潼關,而不是出兵打仗。.】
【他的身體素質已經不允許他做這樣激烈的活動了,人到老年,所求的還是一個穩妥,既然據守潼關也有一線之機,那麼為什麼不選擇潼關呢﹖哥舒翰他是想活著的。.】
【哥舒翰上諫跟李隆基分析局勢。.他先是把這可能是安祿山他誘敵深入的計劃的一環說了出來。.“祿山久習用兵,今始為逆,豈肯無備﹖是必羸師以誘我。.若往,正墮其計中”】
【安祿山他的造反才剛剛開始,怎麼可能沒有準備呢﹖這是陷阱,去了就中計了這是一個身經百戰之老將的諄諄之言啊。.】
【接著哥舒翰從敵人角度分析,“且賊遠來,利在速戰;官軍據險以扼之,利在堅守。.”那逆賊千裡迢迢來這裡,他肯定是想快速結束戰鬥的,但是我們不著急啊,我們的優勢就在於據守,跟安祿山搞拉鋸戰。.】
【哥舒翰又從安祿山殘虐失人心,以及現在各地自發組織起來的反安祿山大軍還沒有完備的兩個角度,來勸說李隆基。.“賊殘虐失眾,兵勢日蹙,將有內變”,“今諸道徵兵尚多未集,請且待之”。.】h
【可以說,哥舒翰他雖然中風了,但是多年的戰鬥經驗,還有他的戰鬥頭腦的就是在的。.盡管現在有說法,中風之後腦子可能會不清醒,但從這封諫書來看,哥舒翰寶刀未老,智慧仍在。.】
天幕說完哥舒翰的諫書內容後,天幕下那些支援出戰的一派紛紛點頭。.
“是啊,沒錯。.”
“是這個道理,不出戰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且安祿山的後方失火,自發反對安祿山的軍民中,已經形成了兩個戰場,焉知再多等些時候,會不會出現第)三個,第)四個呢﹖”
“哥舒翰有大智慧啊,不愧是西北王”
哥舒翰又拍了大腿。.
他渾身都舒坦了。.
他剛剛當然是覺得出兵是最壞的打算,但究竟壞在何處,他說不出,只覺得有什麼堵在自己的胸口,支支吾吾說不出話。.
天幕就是他的另一張嘴啊
對,沒錯,他想的就是這個意思
哥舒翰站起來走來走去,越想越興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