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影片)
[很難想象王維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了這首詩。.]
[原來這首詩是王維寫的啊﹖]
[我一直很喜歡這句詩,總覺得他把盛唐的氣象很好的表現出來了。.]
[安史之亂之後的盛唐還是盛唐嗎﹖根本挽救不回來了。.]
[真的是病入膏肓,這個時候還想著扯遮羞布遮遮掩掩。.]
[能不能要點臉啊,自己偷跑還要別人寫詩贊美﹖]
[已經開始生氣了,博主以後會講到安史之亂嗎,不會氣死我吧﹖]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所有人將這句詩在嘴裡反複念著。.
誠如天幕所說,氣象浩大之景在這短短一句詩中展現的淋漓盡致。.
如果不是天幕將王維作這首詩的境遇說出來,誰會想到,這是他在被全朝堂的人排擠,且經歷過安史之亂後所作出的詩呢﹖
它看起來像是有人真切看到了大唐繁盛的畫面,由衷贊美,由心而發。.
這詩是好詩,但王維寫這首詩,是出自本心嗎﹖
他在經歷了安史之亂,看遍了人情冷暖之後,還能由衷贊美這個大唐嗎﹖
每個人將自己代入到了王維當時的境遇。.
他們紛紛搖頭。.
是不能的。.
他們不僅不會發自內心贊美這個朝廷,他們甚至對這個朝廷生出了怨意。.
那已經對這個朝廷失望了的王維究竟是為何還要坐在官位,拼命往上爬呢﹖
李隆基看著彈幕。.
他在仔仔細細尋找任何安史之亂的蹤跡,以及和安史之亂有關的評價。.
他現在還沒有親身經歷,甚至不知道這究竟是一場怎樣的戰亂,他只能透過天幕只言片語透露出來的內容去揣度,去猜測。.
“安史之亂之後的盛唐還是盛唐嗎﹖”
“根本挽救不回來了。.”
“真的是病入膏肓。.”
病入膏肓……
他覺得他所能見到的實在有限。.
單從這次瞭解到的內容他實在難以想象安史之亂的全景。.
自從天幕講到王維,並逐漸將安史之亂的面紗揭開,後人對他的謾罵始終沒有停止過。.
因為他棄城而逃﹖還是因為他讓王維這樣一個人才蒙上了灰塵﹖
【王維坐在中書舍人的位置,然後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兼遷中書舍人,最後,他官至尚書右丞,這是他這一生擔任過的最高職位。.這也是我們後世稱呼王維為王右丞的緣故。.】
【很多人覺得,王維的仕途已經比安史之亂之前順多了呀﹖人往高處走,他為什麼不繼續往更高的地方走了呢﹖】
【王維他志不在做官,他能在安史之亂後呆在太子中允的位置不斷往上爬,是為了他的弟弟王縉。.】
看著天幕的王縉有些震驚。.
阿兄在那樣的情況下依舊執意要呆在自己不喜歡的朝堂,是為了他﹖
文武百官也再次被這兄弟情誼給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