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老闆很是耐心,經過他的一番解釋,許平安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原來,大晉朝的徵稅制度跟許平安上一世明朝的‘稅糧折銀’制度很像。
只不過,大晉朝徵稅只著收三樣東西。
第一種是銅錢,第二種是糧食,這第三種便是布匹。
且主要以麻布為主。
因為這種稅收制度的存在,糧食和布匹都兼有了貨幣屬性,而且可以用來抵稅。
也就是說,這三種東西都能當賦稅交給官府。
大晉朝北境今是荒年,眼下又正是青黃不接的時節。
糧食十分珍貴,百姓手中僅剩不多的存款,也都用來換糧食續命了。
因此,選擇用布匹繳稅就要合算得多。
整個延慶府,很多人都在囤積布匹,尤其是用於繳稅的麻布。
此外,去年朝廷跟妖蠻族打了個大敗仗。
大晉朝需要賠償大量歲幣安撫妖蠻,這麻布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
因此,官府如今也在大量徵收麻布。
民戶為了繳稅囤積麻布,官府為了籌集歲幣同樣徵收麻布。
如此一來,在如今的豐林縣當中,一匹麻布的價格翻了整整一番,從原來的一端400錢,漲到了一端800錢。
但即便如此,麻布在市場上依舊供不應求。
連錢老闆這種多年經營布莊的人,都是不得不去周圍村鎮上收麻布。
這才遇到了攔路搶劫的土匪。
聽了錢老闆的話,許平安心念一動。
在任何時代,紡織業都能吸納大量的女性就業。
如今除了青山村,臨近的幾個村莊都有大量的孤女吃不飽肚子。
別說每天還有10文的工錢,就算不發工錢,每天只管兩餐飯,都會有大量的女人願意來應聘。
根本不缺勞動力。
之前在平山村的時候,嬸嬸就是十里八鄉的紡織高手。
從小耳濡目染之下,原主對麻布的紡織工序十分清楚。
先將麻莖捆紮成束,漚麻完成後,將麻莖的表皮與纖維分離,去除雜質,得到較為純淨的麻纖維。
再將麻纖維進行梳理,將其整理成粗細均勻的麻縷。
然後,便可將麻縷紡織成麻線。
許平安之前在家的時候,見嬸嬸和木家姐妹都是用紡輪或紡錘紡織麻線的。
並未見人用過織布機。
‘我還可以讓改進裝置,透過上一世的織布機來提高麻布的生產效率!’
想到這,許平安覺得紡麻布是條生財的門路。
而且嬸嬸本身就是紡織高手,正好可以將布坊生意交給她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