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九霄道:“對,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人們常說老莊,老子天下第一,他就是第二。很厲害的。”
比格沃夫道:“哦,那你說說,這個莊子怎麼著?”
“莊子寫過一篇《逍遙遊》。”
“逍遙遊?聽這名字就很厲害!上面怎麼寫的?”
“你聽聽人家第一句怎麼寫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比格沃夫道:“似懂非懂,反正覺得很厲害,具體啥意思?”
“北冥就是北海,也就是說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條魚,名字叫鯤。它的身體特別的大,大到不知有幾千裡。也就是說可能長三千里,也有可能長五千裡。它突然變成了一隻鳥,因為不再是魚,所以就有了新的名字,叫做鵬。”
“我知道了!咱們要找的天鵬彩卵,就是那個鵬對吧?”
“字兒是對,但此鵬可不是彼鵬,啊,此鵬非彼鵬!呃,也不一定哈,我也沒見過,但估計不可能。”
“為啥不可能?”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啥意思呢?就是說鵬的脊背,恐怕有幾千裡那麼大;當它奮起而飛的時候,那展開的翅膀就好像天邊的雲。你覺得我們要找的天鵬能有這麼大嗎?”
比格沃夫看著天上漸漸遠去的大雁,想像著如果那個大鵬鳥真的存在的話,翅膀比天邊的雲還要大,那得有多恐怖?它輕輕扇動一下翅膀,整個大地恐怕就得捲起一陣龍捲風,超強的颶風!還不得把一座山給扇平了?
“這麼一說,那大鵬鳥在現實不應該存在啊,要是有的話,不少人應該能看到啊!”
“我都說了此鵬非彼鵬,我們要找的應該是一般的大鳥,它比普通鳥要大得多,就如同那些上古魔獸一樣,體型巨大。”
“嗯。”比格沃夫突然說道:“不對啊,咱們不是說鳥的自由嗎,怎麼扯到大鵬鳥身上了?”
“不是扯到大鵬鳥身上,我想說的是莊子的《逍遙遊》,這不第一句話就是鯤啊鵬啊。”
“那哪句話說自由了?”
“你要是這麼聊天容易把天聊死,明白嗎?”
“你們中原人說話就是繞,哪像我們那的人,說話直來直去。”
“你們那是沒文化。”
“你……”
“呵呵,開個玩笑。你從這篇文章的名字就能知道,這個莊子想表達的意思就是嚮往自由。他追求的是一種絕對的自由的人生觀,他說只有忘卻物我的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的境界,無所依憑而遊於無窮,才是真正的“逍遙遊”。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啥意思?”
“就是說水如果很淺,就無法承載大船。”
“這個道理誰都懂。”
“在堂前的窪坑裡倒一杯水,上面若是放一芥子,就可以當成船一樣自由航行。而放一個杯子就動不了了,因為相對而言杯子太大了,直接沉底了。”
“嗯,明白,最後那句啥意思?”
“沒有足夠的風力,大鵬也飛不起來。”
“這就奇怪了,哪有什麼風力啊,不是它自己扇動翅膀才飛起來的嗎?”
“哦,這麼說吧,沒有聚集到足夠強力的風,鵬鳥飛不起來。”
“不對,聚集的風強不強,我感覺全和鵬鳥自己有關係,它翅膀扇得快、扇得有力,它就能飛,它自己要是都不用勁,它飛個屁呀。”
“不錯!我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大鳥看似自由,但它想要飛起來卻受到外界的制約!“
“你剛才耳朵沒毛病吧?我說的是它飛不飛得起來全靠自己努不努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