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門再一次被緩緩開啟,這一次對面沒有急著進攻。隔著鬼門,一邊是幽都山,一邊是背陰山。
幽都山一眾兵馬百萬精銳陣列在大廣場上。天上是飛行妖族,各種巨獸飛龍不停嘶吼。地上以魔尊的鐵甲騎兵為主。騎兵身後是人、妖、魔三族修士組成的步兵陣列。再往後是操縱著各種符文器甲、武器裝備和妖獸群的術士部隊。半空中是操控各種符文法術懸空飛行的人族修士。其中不乏劍修突擊隊和陣法小隊。
在陣列最前方是一黑一白兩條巨大的妖蛇,正是白矖和騰蛇。
張九機和璧金仙端坐在原屬於妖皇的金山之上,往下依次站著所有手下。飄渺仙人玉璃子首當其衝,作為“帝師”坐鎮金山。他懷中抱著張九機和璧金仙的一對兒小兒女金蟬子和銀靈子。
之後是妖皇霄飛練、魔尊小羅睺、蜃女、風雷子、六丁童子、鹿寒酥、步光、靈耀上人、羅剎女紅魈、龍吉公主、女希真、白小珍、祝無雙、青獅、白象、金光犼、孫小小、黑魚將軍、巽二、雨師妾、姬昌、姬如雪、常羲君和鳳麟惜。
這些都人是因為與張九機和風雷子等人的關係親密所以才列陣在二人周圍,其餘還有許多凝神境和半步凝神的強者因為要指揮各自的部下,所以在各自方陣之中。如今幽都山的這個陣容可謂戰力鼎盛。
再看對面的背陰山。背陰山背靠森羅殿,也叫“虛危穴”或“虛危山”,是純陰無陽之地,所以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嶺不行客,洞不納雲,澗不流水。
其山形多凸凹陡峭,勢崎嶇難行。峻如蜀嶺之地,高似廬巖之山。古之典籍平均其“非陽世之名山,實陰司之險地也。”
此山中荊棘叢叢藏鬼怪,石崖磷磷隱邪魔。耳畔不聞獸鳥噪,眼前惟見鬼妖行。陰風颯颯,黑霧漫漫。
陰風颯颯,是神兵口內哨來煙;黑霧漫漫,是鬼祟暗中噴出氣。一望高低無景色,相看左右盡猖亡。
其中妖魔鬼怪、魑魅魍魎眼望皆是。那裡山也有,峰也有,嶺也有,洞也有,澗也有。正是岸前皆魍魎,嶺下盡神魔。洞中收野鬼,澗底隱邪魂。
背陰山之後便是森羅殿。所謂天有九野地有九重。九重又稱“九幽”。“九重”即“重九”,所以陰山背後有二九一十八座地獄。世間萬物生靈死後都要經過森羅殿的審判,才決定生死轉輪,所以閻王殿又稱“森羅殿”,即“永珍森羅”之意。
而如今在這鬼門之後,同樣陣列著茫茫鬼兵。張九機不知道如今這森羅殿歸誰管轄。但看對面的軍勢,怕也不是易與之輩。
只見對面那天上飄滿了惡靈冤魂、地獄鬼鴉。這些惡靈鬼鴉雖然實力普通,但其數量全部以千萬計,完美的詮釋了“蟻多咬死象”這句話。
向下看,半空中飄的魑魅魍魎,地上是一望無際的各路惡鬼。幽冥惡鬼似乎沒太多兵種設定,大致只分兩種,天上飛的,地上跑的。
天上飛的是精怪鬼魅,地上跑的則是各種惡鬼。這些鬼奇形怪狀,幾乎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
然而惡鬼們卻也不是完全沒有紀律。其中有實力頗高的大鬼帶隊。而在這無量惡鬼之前有一名實力絕強的鬼王站在最前方,九幽稱為大鬼主。
此鬼氣派無比,座下是一座由九條鬼龍拉扯的一隻巨大的青銅寶棺。寶棺之上是一尊由數百鬼王頭顱堆砌而成的王座,彰顯了大鬼主一路殺伐的功勳。此鬼正是如今盤踞在背陰山的大鬼主南陽葉公里。
這位大鬼主坐在王座之上,身穿幽冥萬鬼纏身法袍,其上惡靈翻滾鬼臉扭曲,不時發出哀嚎之聲兒。
頭上帶著九龍通天冠。一條條寶珠串成的珠簾遮住了大鬼主的半張臉。在他腿上還坐了一名紅眼女鬼。
此鬼一身紅衣紅裙,指甲鮮紅臉色慘白,一雙眼睛猩紅如血。雖然面貌姣好卻給人一種邪惡冰冷的陰鬱感覺。此女鬼乃是大鬼主南陽葉公里的愛妃盈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