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宮大殿之中。
賈詡跟王陽明已至。
只不過沈楠並未立刻諮詢如何覆滅南疆的事情,而是詢問王陽明近些時日的動作跟想法,南疆的事情固然複雜,但無非就是殺多少人,如何殺的事情。
以沈楠目前的底蘊而言,並非是難事。
反而是王陽明如今正在做的事情,方才是決定大奉未來的根基。
無論是國子監,還是心學的擴張。
皆是如此。
王陽明溫聲說道:“臣近些時日已是初步瞭解大奉的內部問題,大奉如今的弊端在於立志、在於大奉的風氣,亦是在於世家鄉紳,然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要從根本上來解決,為何大奉的風氣會淪落至此,又為何大奉國情如此?”
“以臣之見,當是如今儒家之人缺乏了精神理念。”
“何為精神理念?便是一個人從讀書開始所立下的志向跟現實的衝突。”
“若是他們從開始就立下成聖的志向,那麼所行就算無法跟聖賢一般,也必然不會太差,但這亦是牽扯出另一個問題,便是如何在如今的環境之中,保持初心?一個人是很難抗衡大環境的,可若是有人相持相輔卻又是不同。”
“因而,臣近些時日便有意的收攏了一些官員,這些人皆都是良知未泯之人,以這些人為根基,以國子監為工具,臣有意在大奉樹立起對於精神的追求,以精神理念來抗衡貪腐物慾,以人人皆可為聖賢的理念,喚醒他們的良知,以知行合一的理念,讓他們遵循自己的良知做事,這般之下,不出數年,大奉必可為之清澈!”
王陽明所說的有些複雜。
沈楠亦是聽著有些不太明白,但總體而言卻也能知曉王陽明的做法。
說到底就是確立明確的良知,樹立正確的精神理念,然後再去遵循良知,讓他們知行合一,在執行的時候,亦是要以強大的精神富裕去壓制對於慾望的渴望。
這般聽起來似是有些佛門滅絕七情六慾的理念。
但實則卻是最為正統的儒家思想——存天理滅人慾。
這並非是單純的滅絕人性,而是以精神的富有壓制貪婪的物慾!
就後世而言。
諸位先賢以精神對抗物慾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
至於說具體如何實施,其實就更加簡單,無非就是以國子監為工具形成王黨。
只要天下之人皆能致良知、知行合一。
做到天下為公!
那麼大奉國情自是瞬間改善。
但這種事情說起來簡單,真要做也絕非一朝一夕之事。
其中的阻礙更是超乎想象。
沈楠也只能說道:“勞煩先生費心。”
“南疆事了,國子監的事情便可開始推行起來,屆時,也需先生做好準備。”
南疆之事是目前的首要之事。
而在南疆解決之後,沈楠必是要開始著手整頓大奉的內部。
無論是龍虎山、劍州、雲州、佛門,還是儒家皆是如此!
甚至就連法家也需整頓一二。
畢竟法家雖說是因為修行功法的緣故,是最為忠誠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