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講學十五日,突破儒家十四境超脫於世。
散儒家氣運於世。
這件事只是剛剛發生,便已是瞬間哄傳大奉。
無數儒家之人聞言之後便是第一時間前往帝都朝聖。
而在豐州寺廟之中。
自囚於此地的佛門兩尊佛陀聞言,卻是喟嘆一聲:“大奉興盛也....”
王陽明並非是大奉第一尊十四境。
而在此人突破之後。
大奉明面上便已赫然是三尊十四境屹立。
這般巔峰戰力,也讓兩尊佛陀放棄了一些想法。
他們皆是將氣息沉寂下來,宛若昔日閉關一般,再無任何動靜。
而在江州白鹿洞書院亦是有一個老者微微嘆息,只是他的嘆息之中亦是蘊含著難以言明的震驚,大奉立國八百年,他亦是在找尋超脫之法,可卻未曾想到,以大奉如今的儒家竟是能夠憑空誕生一尊十四境的超脫,尤其還是以心學這般學說。
“或許....”
“我也當該前往帝都?”
這老者微微有些心動。
與此同時,大奉各州原本隱隱有些因為沈楠大肆整頓而暗流湧動的地方、江湖、廟堂跟世家皆是徹底沉寂起來,此前商鞅出現的時候,就已是將這些人的小動作鎮壓住,如今王陽明的突破,卻是徹底掐死他們的一些小心思。
商鞅的法家或許在大奉沒有足夠的根基。
但是王陽明所代表的儒家在大奉卻是一直都是龐然大物。
在儒家之人皆是想要朝聖的局勢之下。
一些隱藏在水面之下的魑魅魍魎,也再無任何辦法可以禍亂大奉。
...........
帝都皇宮之中。
“你要去幽州?”
沈楠看著面前的王陽明,眉頭微挑:“倒也可以。”
原本王陽明之所以不去幽州戰場,並非是其他原因,只是因為國子監剛剛開設,他需要將心學化作大奉顯學,以此來將大奉的儒家之人徹底鎮壓。
但在王陽明突破十四境後,局勢已然徹底不同。
楊柯這位前寒門儒家的魁首都已入國子監為官。
這便能夠看出王陽明的影響力。
而這還是王陽明突破之前,他突破之後,便是瀧師、張旭也是瞬間安靜下來。
哪怕瀧師跟張旭尚未提出要加入國子監的事情。
可是世家儒家卻已是有無數人蜂擁著想要入國子監。
儒家之人或許貪婪、或許腐敗,但在他們最初的時候,依舊還是真正的認可儒家的理念,那種為眾生開太平的理念,只是在大奉官場這個大染缸待久了之後,他們便染上了一些貪汙腐敗的官場風情,只是在不少人心中依舊還是保留一絲初衷。
尤其是在王陽明講學的十五日之中,不少儒家之人為之突破。
這也讓他們有了全新的追求。
區區財富、權勢,如何能夠跟成為聖賢相提並論?!
天人便可壽五百載,十一境即可壽千年。
在這般延年益壽的誘惑之下,財富、權勢自是無法滿足他們。
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