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還是有點發燒,打吊針去了。
今天沒爆更,我明天五更補償!
——————————
不同於沈楠跟商鞅的笑容。
雍容坊。
刑部衙門。
一座二十層的高聳閣樓之上。
法鞅則是臉色驟然驚變,他亦是能夠感受商君那種霸道至極的法術勢。
“法家十四境....”
瀧師、王聖這些儒家聖人或許還無法清晰感受到商鞅的境界。
可法鞅跟商鞅同為法家之人,他又如何感受不到商君的境界到底為何?
尤其是帝都上空所籠罩的法家之勢,可是法鞅數百年來辛苦打造而成,他這些年也是日夜坐鎮於此地,以此勢守衛帝都的安危,然而在剛才那瞬間,他數百年所打造的法家之勢,卻是在頃刻之間就分崩離析,甚至被人所奪取。
這般境界絕非是法家十三境所能做到的,唯有法家十四境方才能做到。
要知道法鞅雖是明面上只是法家十一境,可他早在這些年就已悄無聲息的突破為法家十二境的亞聖境,甚至距離十三境也只差將自身的律法徹底貫穿整個大奉境內,可惜就是這一步,卻是足足卡了法鞅百年。
因為儒家、佛門等勢力,根本不是法鞅能夠壓制的。
大奉律法也難以在這些人身上起什麼作用,法鞅所能做的也只能勉強維持大奉律法的神聖性,甚至因為某些原因,他本人連出帝都都無法做到。
但就算如此,大奉律法加持之下。
法鞅本人在帝都之中也是法家十二境巔峰的存在,甚至還能勉強發揮出十三境的威能,可就這般實力卻是被人輕而易舉的碾壓,偏生他還沒有半點怨氣。
有的只是對於商鞅之法的震驚。
因為法鞅能夠清晰的感受到商鞅那種濃郁到極致的信念,那是真正的能夠為了法而捨棄生命、捨棄一切,其中的意志亦是讓他為之動容。
“入宮!”
法鞅如今腦海之中只有這麼一個想法。
他亦是無暇顧及刑部衙門中那些因為法家之勢變更鬧出的動靜。
只是想要迫切的見見那尊十四境的法家聖人!
..........
林苑之中。
沈楠正在跟商鞅探討大奉的局勢:“以商君之見,大奉若要變法當如何?”
既是召喚出商鞅這尊法家聖人。
沈楠自是要讓其在大奉開始變法之路,既是要將儒家、佛門徹底鎮壓,亦是要將大奉變得更加強盛。
乃至一步步成長為仙朝,這也是他的訴求。
而且在他原本的計劃之中。
南疆之戰後,本就是開始著手要建立國子監,亦是要對儒家動手。
商鞅的出現正好彌補了王陽明在具體層面執行鎮壓儒家世家上的空缺。
以沈楠的境界跟國運的加持之下,他可是能夠清晰的感受到刑部尚書法鞅的震動。
那位刑部尚書只怕入宮之後,就會立刻交出手中的一切權責,奉商鞅為主!
這也是法家之人跟儒家之人的不同。
儒家或許還有什麼理念之爭的說法。
因而瀧師、王聖皆是對王陽明敬畏的同時,亦是充滿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