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12月7日,在之前的鄧納姆廢磚場新聞戰中輸了一籌的《阿卡姆公報》先發制人,搶在廣告人報之前用頭版頭條報道了幸運三葉草運輸公司的覆滅。
《丹尼.奧班尼翁橫屍!阿卡姆地下易主!》
他們的報紙在阿卡姆掀起了持續數天的熱潮,以至沒有任何人注意到,在12月9日的廣告人報的中縫處,蘿貝塔.哈瑞用7860美元的高溢價買下了廣告人報40.8%的股份,成為了廣告人報社第二大股東。
緊接著12月11日,廣告人報以史無前例的16版專刊報道了阿卡姆地下世界的生態。
博採、勒索、走私、行賄,黑幫像水蛭一樣吸附在阿卡姆的血管裡吸血,而作為黑幫的代表人物,奧班尼翁居然還被視作阿卡姆的“優秀市民”。
這則報道像一道晴空的霹靂炸開了阿卡姆天上的陰雲。
專刊橫掃整個馬薩諸塞,廣告人報的影響力擴大到遙遠的華盛頓特區。
12月12日,名聲大噪的蘿貝塔.哈瑞將一系列材料上呈阿卡姆地方法院。
15天內至少5位市政廳官員和3位警察被捕,阿薩.尼科爾斯警長親自帶隊搗毀了義大利聯盟俱樂部,朱塞特.波特羅以下共27人被逮捕,流竄在暗巷背街的奧班尼翁餘黨也有14個人落網成擒。
就在所有人都為蘿貝塔.哈瑞的橫空出世驚歎的時候,基於當事人的希望,阿卡姆地方法庭秘密仲裁了一起醫療糾紛案。原告是尼爾.布萊克,被告是阿卡姆療養院。
在充足到過度的證據下,陪審團僅在一次開庭後就以14比0同意啟動醫療公證。
12月19日,新的專家從紐約趕來,尼爾在法官、紳士、陪審團代表、密大醫學院代表與阿卡姆療養院院長的見證下得到了精神健康的診斷。
法庭當庭宣判阿卡姆療養院敗訴,尼爾至此重獲人權。
1927年1月4日,聖誕與元旦雙節的歡樂氣氛還未消散,阿卡姆名記者蘿貝塔.哈瑞又丟出了第二枚重磅炸彈。
廣告人報用全8版專刊報道了聳人聽聞的阿卡姆療養院誣陷健康、倒賣人口的累累罪行。
療養院院長黯然辭職,密大醫學院宣佈全面接管療養院,並向可以找到的受害者家屬支付了總計超過一萬美元的鉅額賠付。
……
1926年12月28日,汽輪塔爾斯維坦妮亞號。
韋斯利.溫特醉醺醺地走出船上的酒吧,抓著欄杆搖搖晃晃下艙,擠進了臭氣熏天的三等艙室。
三等艙是廉價艙,換作平時的韋斯利無論如何都不可能選擇,但現在可不一樣。
他對尼爾的謀劃失敗了,尼爾奇蹟般地洗刷了誣名,隨時都可能從阿卡姆回來。
等尼爾從阿卡姆回來,他的死期也就到了。
所以他必須逃,選擇最早的船,最亂的艙。
沒有人知道他會去哪,連他自己都不知道。
他只需要一次靠岸,只要船一靠岸,他就會像水滴溶入大海,從此銷聲匿跡,再也不可能被追查!
離徹底安全還有兩天!
韋斯利打了個酒嗝,抬手開啟船艙的大門。
船艙裡有人?
韋斯利㤞異地愣了愣神。
雖然選擇了三等艙,但之前養尊處優的三年早已經讓他無法習慣跟那些下等的臭蟲一塊生活。
為此他買了四張船票,這個船艙照理說應該只有他一個人。
難道……逃票的?
他惡狠狠走過去,一把抓住了正在欣賞舷窗風景的逃票者的肩膀。
那人的帽子被拽了下來。
韋斯利看到一頭熟悉的棕色捲髮,捲髮下是熟悉的刀削斧鑿般的臉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