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孔捷提出的,如何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的辦法,是具有前瞻性的。
但是有句話說得好:提前走半步的是天才,提前跨一步的那是瘋子。
如果孔捷不考慮當下的情況的話,他甚至可以把土改的法子提前拿出來推行。
但是孔捷最終考慮到,一方面抗日的環境還不算特別的穩固。
另一方面,抗日革命統一戰線之下,全中國人民,各個階級全部都被團結起來,共同抗擊日寇,這個時候有一些政策那是沒辦法實行的。
所以孔捷才經過最佳化之後,拿出了眼下只針對如何提高農業產量的計劃書。
其中涉及到土地的分配問題時孔捷提出:“想要徹底解放農民的勞動力,提升農民投入農業生產的積極性,咱們抗日方面的宣傳終究只是輔助,還是要以考慮農民本身的利益為主。
這老話說的好,給別人幹活永遠沒有給自己幹活更積極認真的。
所以這一方面咱們要想辦法給農民分配一些土地,甚至可以是屬於他們自己的土地。
另一方面農民在付出了辛苦勞作,獲得收成之後,他們應該是最大的收益者才對。
咱們中華民族這幾千年來,農民幾乎都是最底層的被剝削者,他們揮灑著汗水種地,可到頭來,那地裡收的莊稼糧食又有幾成能落在他們自己手上呢?
所以咱們要在這方面切實保障咱們農民的利益。
咱們給分配土地,農民也可以自己開墾荒地,種出來的收成除了一部分用作稅收之外,咱們部隊真需要的話,可以以一定的價格收購。
至於地主們擁有的土地,咱們也可以協商從他們手中收購,然後再分配給農民。”
如今,孔捷也是腰包足了,所以才有說這話的底氣。
再加上華北方面的敵後抗日革命根據地的形勢越發穩固。
此時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最終,透過會議商討,老總和副總參謀長拍板,同意了孔捷提出的提高農業產量的計劃。
同時,依舊是以孔捷負責的特別實驗區為實驗物件,率先進行試點實驗,如果效果尤為明顯的話,再向其他區域推廣。
在繼續進行的會議中,孔捷又隨後提出。
第一,在抗日革命根據地越發穩固,農業,工業,商業大力發展的同時,要進一步並迅速的壯大部隊的規模。
“以前咱們是因為被資源限制,被裝備限制,咱們戰士甚至連肚子都吃不飽,只能被迫進行精兵簡政,來減小根據地的負擔。
但是如今情況不一樣了,咱們自然應該抓緊時機訓練部隊,壯大軍事力量。
說到底戰爭離不開人,當前形勢下,軍事上的兵力優勢依舊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包括隨著戰爭的延續,日後隨著戰場的增加,戰事的擴大,各方面都需要部隊參戰。
如果不提前擴充兵力籌謀,真到了那個時候,兵力不夠用,捉襟見肘,那可就麻煩了。”
對此孔捷的想法很明確。
包括蘇軍為何戰鬥力強大,除了戰術水平的高超,裝備的精良之外,其中一個極大的優勢正是在於兵力的雄厚。
後來蘇方迅速出兵東北,擊敗關東軍的戰鬥,其中一點,正是因為蘇軍佔據了絕對的兵力優勢。
“第二,各根據地要採取有效的經濟措施,確保戰鬥一旦打響,咱們可以快速調配資源和生產軍事裝備。
以保證咱們作戰部隊在裝備和物資方面的優勢。
另外要特別制定針對性的,高效的物資排程措施,確保咱們的作戰部隊在作戰中可以得到充足的物資支援和後勤供應。
並採用優先制度,進一步加強咱們軍事上的宣傳,確保大量資源和生產力可以優先用於軍事生產。
增加農產品和工業產品的生產和供應,支援戰爭的需求。
第三……”
“這是咱們的老傳統了,進一步加強部隊的訓練,咱們雖然可以考慮部隊規模的進一步壯大,但是還是要保證部隊的質量,保證將士們的軍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