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大家也都知道,咱們軍民處在敵後,本來耕地就不多,每年種的作物到了快要秋收的時候,小鬼子還總會派人來搶糧食,搞破壞。”
“咱們軍民辛辛苦苦這麼久種植出來的糧食,這總不能到了快收穫的時候,卻被別人竊取了豐收的果實。”
“種的莊稼要是保護不了,那和沒種又有什麼區別?反倒是變相的滋養了敵人!”
“所以,咱們軍民種的每一塊兒地,咱們軍民種下的每一粒糧食,必須要保證豐收的時候不被小鬼子搶走一分一毫。”
最後,他的話語變得異常犀利:
“這場秋收保衛戰,咱們只許勝,不許敗!”
……
……
時間一晃也就到了九月下旬。
秋收時分,一支隊上下大量開墾的荒地種植的各式農作物,有不少已經接近成熟,甚至是已經成熟。
比如今年作為重點種植作物的高產土豆,在八月份左右種下的秋土豆。
到今年十月至十一月期間就可以正式收穫了。
至此,孔捷也已經不清楚,眼下一支隊上下擁有的高產土豆,所擁有的數量到底有多麼龐大了。
反正在最初的幾輪種植、擴種、播種之後,那些高產土豆已經多達數百萬斤。
在加上農業部新研究的對於高產土豆種子的脫毒處理。
可以確保這些高產土豆在經過一輪又一輪的種植之後,畝產量不會出現大幅度下降的情況。
當初那批只有幾十斤的種子,作為燎原之火的高產土豆。
如今早已經遍佈整個太行太嶽,甚至是冀中、冀南根據地的角角落落。
伴隨著這高產土豆一同傳播出去的,還有孔捷的大名。
但凡傳言,總會逐漸變得離譜。
有的說就是孔團長培育的這種高產土豆。
還有的說是孔團長機緣巧合之下,不知道從哪兒弄到的高產土豆。
漸漸的,孔捷也就被傳言成這些高產土豆之父。
據說,甚至有一些部隊稱呼這種高產土豆為“老孔土豆”,以此感謝孔捷為大家帶來的這些養活了成千上萬軍民的高產土豆。
八路軍總部方面,甚至將該高產土豆大量的囤積,作為戰備糧。
……
除了這些土豆之外,比如穀子,也就是小米,在今年六月中旬種植,到九月下旬差不多也該收穫了。
再有七月份種植的玉米、高粱、花生、大豆、紅薯等等。
這些都是秋收的作物。
一支隊指揮部。
在參謀部內牆的牆面上,此時正掛著一張相較於平時的軍事作戰地圖來說,格外特殊的地圖。
上面用紅筆標註了大量的紅點,毫無規律的散佈在整張地圖上。
像是灑落在地圖上的芝麻粒,有的大量簇集在一起,還有的是三三兩兩地分佈著。
一支隊農業部部長周愛農,此刻正就著眼前這張地圖,向孔捷、徐國安和李文傑三人介紹著具體的情況。
“團長、政委、參謀長,你們看,我已經將整張地圖上所有的點用紅筆標註了出來。”
“這是眼下咱們根據地上下,所有面積較大、超過十畝以上的集中管理的農田,在咱們根據地具體分佈的位置。”
“包括鄉親們種的一些農田,還有咱們部隊自己開墾種植,甚至是鄉親們和咱們戰士共同負責種植的農田。都全部標註在了地圖上。”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沒有特別標出來的,則是耕地面積較小,分佈在外圍游擊區,包括一些村莊周邊的,較為分散的小塊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