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駐紮臨汾的日軍四十一師團,將該師團所屬的十餘輛坦克和裝甲車一齊出動。
協助此次的掃蕩部隊合圍八路軍。
此時的日軍在整體的局勢上自然佔據了絕對的上風。
雙方的實力相差依舊懸殊。
鬼子調來了坦克部隊,用於剋制四團的強勢火力。
即便四團設計,誘敵深入,頂著各方鬼子援軍增援的壓力,一舉殲滅了日軍最精銳的先鋒部隊——關東軍內田大隊。
此時日軍依舊有超過一個師團的兵力。
若非大掃蕩中日軍的兵力相對分散。
鬼子的精銳主力集中與四團展開決戰的話。
即便已經被打造成美械團的獨立四團,也絕不可能是鬼子對手。
說到底。
獨立四團不是美軍,眼下透過孔捷的努力湊成的所謂美械團,和真正的美軍主力團相比,底蘊還是差了太多。
美軍主力作戰團有重型坦克協助作戰,有大口徑的火炮跟進打擊,有隨時可以呼叫的空軍增援,有最有力的後勤保障……
反觀獨立四團的戰士們,僅僅是有一些常規美式裝備罷了。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
隨著日軍此次向中條山發起的大規模的掃蕩。
日軍其實很快就會發現,在整個中條山作戰區域,並沒有他們預料的那麼多八路軍部隊。
整個中條山就只有一支八路軍獨立四團在堅持與日軍作戰,兵力不過兩千餘人的短板很快就會體現出來。
當初韓烽率領戰士們在中條山一日之內奔襲近百里,麻痺日軍判斷的計劃,也會徹底露餡。
屆時。
日軍的掃蕩主力就可以徹底部署在四團各連作戰的區域,集中兵力壓縮四團戰士們的作戰空間。
一萬多日軍與兩千餘八路軍戰士的交鋒。
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雙方都根本不在同一戰鬥水平。
……“隨著日軍掀起的大掃蕩,四團的實際兵力已經徹底暴露。
即便是咱們送去了一批美式裝備,接下來四團也會陷入險境。”
一支隊指揮部。
參謀長徐國安憂心忡忡地就著作戰沙盤分析著中條山眼下的戰局。
對於中條山此次的反掃蕩作戰,孔捷自然是異常看重的。
他幾乎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中條山的局勢上。
畢竟這不僅事關獨立四團的存亡,同樣關係到他孔捷與美國佬約翰的對賭協議。
四團能否利用這批美式裝備在中條山創造奇蹟,將直接關係到孔捷後續能否與約翰進行深入的軍火合作。
“日軍有一萬多人,兵力實在是太多了,這樣的兵力甚至足以在咱們太行根據地發起一次大規模的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