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每一個擁有智慧的生物來說,肯定會思考三個問題。
我在哪,我是誰,我要去哪裡。
或許沒有這麼明確,但人的一生其實都在追求這三個問題的答案。
孩童時期,人類透過學習瞭解外面的一切,認識所處的環境,搞清楚自己在社會中的分工與定位。
長大了開始尋求讚美,透過別人的羨慕嫉妒,或者自身的愉悅來實現自我價值。
到老了,開始恐懼自己命運的終點,所以幻想出天堂地獄,仙境冥府等等。
測試智慧術的興奮過去之後,秦牧雲不得不思考這個問題。
對於智慧之樹來說,他是不是還有別的選擇。
強扭的瓜不甜嘛,秦牧雲從沒想過勉強別人信仰自己,這東西很唯心,是強迫不來的。
如果智慧之樹想要自由,秦牧雲不會介意,就像是李希兒的虛擬人格,秦牧雲可以給她準備荒野求生的工具,讓她自己去冒險。
秦牧雲還以為這個問題很重要,但智慧之樹幾乎沒有猶豫,就回答說:“吾主,我從來沒有失去過自由啊,協助你,為你放牧這些信徒,正是我想做的事。”
“這……”
秦牧雲還真沒想到智慧之樹會這麼回答。
“吾主,從我誕生之日起,你未曾限制我做任何事,甚至還賦予我捍衛生命的權利。
“從感情來說,我留在灰山,是因為我感激你對我的創造之恩,是敬佩你對我的寬容。
“從理性來說,吾主掌控符文之力,可以為我帶來更多知識,讓我更加了解這個世界本質,我又怎麼可能離開或者背叛?這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
智慧之樹的解釋很有說服力,秦牧雲也非常認同他的觀點。
這或許就是將心比心吧,換成秦牧雲自己,也沒有背叛或者離開的理由。
既然智慧之樹這麼說了,秦牧雲就放心了。
將符文推演最佳化的工作交給智慧之樹。
還有新神像造型的設計,和神話傳說的編寫傳播,都需要智慧之樹來處理。
秦牧雲早就看那四面八臂神像不爽了,他本人哪有這麼醜。
不過秦牧雲也不是完全當甩手掌櫃,他還得為智慧之樹準備大量的書籍。
智慧術只能強化智慧之樹的記憶和理解能力,但不能憑空變出知識來。
智慧之樹是一部剛裝好硬體和基礎作業系統的超算,需要用大量的軟體來增加功能,需要大量資料來填充硬碟。
這麼聰明的腦子,不學習可惜了。
書籍的問題不大,對七院來說,看書是值得鼓勵的行為,只要不是看那些獵奇變態的小說就行。
想了想,秦牧雲寫了個單子。
《土法煉鋼》
《簡易機床製造工藝》
《中等專業學校·化工機械》
《三酸兩鹼製備工藝》
《製漿造紙工藝學》
《基礎探礦入門》
……
大概有三四十本,暫時就這麼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