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擇話一說完,只聽一人反駁道。
“不對,就以大梁那副孬種之樣,還想著奪回十六州,他們可不會幫我們。”
“不過話說回來,此計確實可行,如今東胡精銳,從西川聯手大夏攻入梁國境內,西寧,茂州,雅州已經失守,若是釣魚城再被東胡人奪去,恐怕便是一馬平川。”
雖然眾人對梁國沒有一絲好感,但他們也不想梁國百姓被東胡人的鐵騎踐踏。
眾人議論紛紛,看著沙盤上的州城模型,仔細琢磨著。
“張兄的話語,卻有可行之處,不過,這一次恐怕要讓你們失望了。”辛幼安右手手鐲之上,突然傳來一股異動。
緊接著,辛幼安面容變得驚喜起來,嘴中笑著說道:“諸位,這一次我們真的要收復北地十六州了。”
“幼安,你這是!”
“什麼意思?”
“我沒明白。”
“你們不一直想知道,著出那些曠世奇書之人,究竟是誰嗎?”辛幼安笑著說道。
“幼安,你是說,那位大人要來!”
眾人一聽,面色紛紛激動起來,那些足以洗滌人靈魂的書籍,在整個義軍之間廣為流傳。
高層之間,對著書之人極為好奇,義軍中幾乎每天都有人詢問。
“是啊,我也不瞞諸位,那位大人便是如今江湖上令人聞風喪膽的渾世人屠。”
“怎麼會是他!”
“幼安,你說的可是真的?”
辛幼安點點頭,又道:“他若是來了,這一切也就好說了。”
辛幼安心中有些感慨,當年在與武良的離別之後,辛幼安便日日想念。
北地的義軍能夠有如此規模,全靠那些改變思想,改變世界的書籍。
義軍之間彼此稱呼為志士,與其他之前抵抗東胡人的義軍完全不同,義軍若無戰事,便整日看著那些書籍,日日研習,每次都有不同的收穫。
那是一種由內到外的新生,打破常理,打破認知,古往今來之中,他們從未見過如此‘大逆不道’,徹底撕開了封建王朝的虛偽面紗。
辛幼安當年跟隨義軍首領起義,不堪東胡人的繁重賦稅,義軍勢力逐漸壯大,那時的辛幼安只是一熱血文人,滿腔熱血無處安放。
在義軍之中很快便做到了參謀一職,並主動勸說義軍首領歸梁,但後續由於叛徒出賣。
義軍首領身死,辛幼安大怒,獨率一隊,與萬軍之中擒殺叛徒,戰績輝煌。
也是因為這次,他見到了改變了他一生的人,在燕山腳下,遇到了武良。
初此見面,辛幼安對於武良說出的那些驚世駭俗的言論,感到勃然大怒,他本為傳統文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觀念深入骨髓。
提劍便要斬殺武良,但隨著武良用物理手段,使他放下長劍,暢談慢慢加深,觀念思想也在慢慢轉變。
兩人足足談了七天,這七天之中,辛幼安彷彿自身得到了昇華,徹頭徹尾的改變了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