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慮良久,劉盈終是自嘲一笑,搖頭嘆息了起來。
“差點忘了。”
“這個時代,沒有熱搜這種東西啊······”
今日朝議之上,劉盈所做的大部分事,說的大部分話,其實都是在過去幾天,和老孃呂雉提前商量好的。
包括朝議開始後,先裝出一副‘我來旁聽’的架勢,等蕭何把長安地區的治安、宮禁等兵力調動安排好。
也包括‘求’朝臣功侯拿出家裡的奴隸,以‘我記你一個人情’為籌碼,換得一些免費勞動力。
百官功侯必然會出私奴,且必然會拒絕酬錢這一點,自也沒出乎劉盈、呂雉母子二人的意料。
可壞就壞在:朝議之前,劉盈的準備工作沒做好。
一是劉盈稍有些高估了此番,貴族階級對整修鄭國渠一事,所能給出的支援力度。
其二,便是那日對奏之時,聽到劉盈‘五萬人,三個月’的預算,作為專業人士的陽城延,卻並沒有當場糾正。
這就使得過往數日,呂雉、劉盈母子二人的一切謀劃,都是按照‘五萬人,三個月’的預設預算,以及‘一萬人’的勞役缺口來進行。
結果今日朝議,陽城延三言兩語,力役預算便平白超出一萬人,劉盈預案中所估測的‘貴族階級支援力度’也直接減半。
此消彼長之下,力役缺口在頃刻之間,就高出原本預算近二倍。
無奈之下,劉盈也只能拿出早就有預謀,但本不打算急於施行的方法。
——石磚鋪渠!
在前世,作為傀儡皇帝的劉盈,雖然沒有什麼機會參與朝政,但對朝中大事的知情權,倒也並沒有被母親呂雉剝奪。
在前世,鄭國渠的整修、繕護工作,是在老爹劉邦駕崩之後,老孃呂雉以太后之身攝政之時,以丞相蕭何為首,建成侯呂釋之掛名,並以少府陽城延主要負責,才得以成行。
當時,鄭國渠的整護,也正是如今日陽城延所說的那般,發力役三萬,往鄭國渠上游填土、把下游阻塞的淤泥挖出來,再簡單夯實些許。
至於給河道減寬一事,則由於‘預算不夠’而被丞相府否決,並無限期擱置。
劉盈依稀記得,前世直到自己年滿二十二歲,因為酒色掏空身子,而即將命不久矣之時,鄭國渠的減寬工作,也還仍舊遙遙無期。
倒是長安城,在劉盈駕崩前一年徹底建成。
但和前一世相比,這一世,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前一世,太后呂雉下令整修鄭國渠,只是單純出於現實考慮,沒有任何其他的政治意圖。
而此番,天子劉邦令劉盈‘太子監國’,並讓劉盈把鄭國渠整修一番,這件事的意味,就有些不同了。
簡單來說,就是前世呂雉修鄭國渠,那就是純修,能省則省,修的差不多能用就行。
但這一世,劉盈以太子之身行監國之事,力主整修鄭國渠,就不能糊弄事兒了。
——傻子都看得出來,劉邦把‘鄭國渠’這麼一個燙手山芋扔給劉盈,就是想讓劉盈犯錯,好名正言順的易儲!
面對這個機遇和挑戰,為了保住自己的儲位,也為了在朝堂初步建立威信,並得到太子生涯的第一筆民望,劉盈就必須竭盡所能,漂漂亮亮的把這件事辦妥。
而劉盈此前的預案,便基本是從前世,蕭何、呂釋之、陽城延三人整修鄭國渠的方案上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