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陣之中,可割取之胡虜首級,足有一千四百七十三級!”
“另有胡騎四百六十九人,於關牆內獻降!”
“再合將軍所釋之胡騎五人······”
“——一戰,而殲敵近二千!”
“此,乃凡有漢以來,皆從未曾有之大捷啊!
!”
隨著軍監明顯有些激動起來的音量,周圍的軍卒們望向麗寄的目光,也頓時帶上了些許期盼。
那軍監說的沒錯。
——這一戰,才第一次踏足戰場的虎賁校尉,幾乎示意對等兵力,打出了近1:40的戰損比!
就算將那百十來個扭傷腳踝,或被胸甲震傷肩膀的傷員算上,也是至少1:10以上的戰損比。
而這樣的戰損比,別說有漢以來,發生在漢匈雙方之間的大小衝突了;
就連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的過程中,也從未出現過這樣懸殊的戰損比!
非要說還有那場戰爭或戰鬥,打出過類似的戰損比的話,那也就是當年彭城一戰,含怒而歸的霸王項羽,帶著三萬楚騎,將劉邦率領的五十六萬諸侯聯軍,殺了個丟盔卸甲,潰不成軍······
這,還只是戰損比;
按斬首數量來算,這一戰,也絕對是有漢以來,漢室在匈奴人面前,所獲得的最大的一場勝利!
——斬首一千四百七十三級,陣亡四十一人,浮斬一千四百三十二!
追朔到上一次,漢軍將士對匈奴人造成千人級別的殺傷,還得數十幾年前,那場發生於平城的漢匈大戰。
而在那場漢匈雙方‘王對王’的史詩級戰役中,漢軍所取得的‘殺敵數千’的戰績,是以足足三十多萬大軍雲集代國境內,才合力取得的。
而且那幾千個戰死的匈奴人,也無一例外的被其他的匈奴人搶走了屍體;
在整場漢匈平城戰役當中,漢室一方能被正式記錄在冊,並由敵軍首級為證的斬獲,是兩位數······
“不必高興地太早。”
“虎賁甲刀,於武州一戰而殲敵近二千;”
“然馬邑,亦得羽林校尉神臂弩卒五千人,以抗匈奴左賢王所部,數萬匈奴精騎之圍。”
“許前幾日,羽林校尉之斬獲,便已不止二千,亦未可知?”
略帶深意的道出一語,便見麗寄神情滿是戲謔的側過頭;
果然不出立即所料,在聽到麗寄說出‘羽林校尉可能已經殺了更多敵人’的猜測時,方才還滿帶著期盼望向麗寄的虎賁卒們,面色頓時就有些古怪了起來。
見部下將士們的注意力,終於從已經獲得武勳上轉移開,麗寄也終是暗下稍鬆了口氣。
作為同時建立、同時誕生,一起操練,又一同踏足馬邑戰場的兄弟部隊,羽林、虎賁二校,就好似一隊異卵雙胞胎;
不同的作戰方式,不同的武器裝備,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兵種;
卻一樣的難培養,對兵源素質的要求都齊高,又同樣的‘造價’高昂。
按照劉盈的預想,這兩支部隊在戰場上,其實是要協同作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