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明明配有精良武器軍械的漢軍步兵方陣,便會如待宰的羔羊般困在原地,被匈奴人、被這個群體狩獵的狼群折磨。
除非有援軍抵達,又或是有一座距離不遠的城池,否則這支漢軍步兵,就只能絕望的等待死亡。
最後的戰鬥,會是漢軍將士的絕唱,也是匈奴人得以稱霸草原的絕技。
——下馬肉搏!
在漢軍徹底崩潰,軍心、戰意徹底喪失,陣列開始變得鬆散,弓弦不再那麼容易拉得開,手中的刀劍、戈戟也有些握不穩的時候,匈奴人,就會發起真正的衝鋒。
而匈奴人真正的衝鋒,往往就意味著戰爭的結束。
策馬衝擊步兵方陣,匈奴人不會再策馬穿插,而是會主動跳下戰馬,然後無比自信的選擇肉搏!
用手中的各類鈍器砸、用拳頭打甚至是用牙撕咬!
進入肉搏狀態的匈奴人,宛若狼群······
而最終的結局,必然是漢軍步兵的全面潰敗。
因為匈奴人的白刃戰,並不會投入全部的兵力;
——在近一半軍隊發起衝鋒,徹底擊散漢軍陣列之後,剩下的匈奴人,會遊蕩在戰場周圍,用手中的弓箭發起點殺······
每當劉盈翻開石渠閣內,記錄漢軍與匈奴人交鋒的詳細戰鬥經過時,都總是會恨得壓根發癢,恨不能原地手搓核武器!
明明我方有更高的戰鬥力、更高的戰鬥素養,更精良的武器裝備,以及更穩定的後勤補給;
可就是因為兵種剋制,讓漢軍步兵叢集在碰上匈奴人時,根本就無法發力!
就像用盡全身力氣揮出一拳,卻達到了棉花上,根本使不上勁······
在這個時候,射程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在戰鬥開始階段,匈奴人開始在外圍拋射時,如果漢軍擁有更大的射程優勢,就可以保證:匈奴人‘在外圍拋射’的戰術,將無法起到任何效果!
因為射程優勢,會讓匈奴人根本不敢進入漢軍的射程範圍之內;而匈奴人不進入射程範圍之內,就意味著無法讓漢軍陣列,進入自己的射程範圍。
第一個戰術失效,匈奴人會軍心動搖,而漢軍將士,也不會再被這種噁心的戰術弄崩心態;
至於‘羊攻衝鋒’,在更大的射程優勢前,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我就這麼端著弩、挽著弓,你敢衝過來嗎?
你敢衝,我就敢射!
羊攻衝鋒幾輪之後,已經遭受一定傷亡的匈奴人,也必然會放棄第二個戰術。
沒了這頭兩個戰術,匈奴人還能做什麼?
就像毒蛇,失去了自己賴以為生的毒牙,還能怎麼捕獵?
只能肉搏!
可說到肉搏······
“嘿!”
“——朕的虎賁陌刀衛,可就是為了肉搏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