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一戰,雖戰事未有絲毫波折,然府、庫皆耗資甚巨。”
為了將眾人的心思,從‘在南越身上覆刻一場滅國之戰’的方向拉回,劉盈漠然道出一語,便朝少府陽城延稍昂起頭。
接到劉盈授意,陽城延也不耽擱,一把掏出早就準備好的報表。
“早先,陛下曾有令:擬定朝鮮一戰,少府內帑之一應支出,以告朝堂。”
客套的解釋著,陽城延也終是將那張看似不大,卻又數尺長的竹紙攤開來,將此次戰爭的一應耗費,全部擺在了漢家朝臣、功侯面前。
“——此戰,相府奉陛下之令,發關中兵十萬七千四百餘;”
“依陛下‘戰卒日三餐,月給米三石’之令,此大軍十萬餘,自秋八月出徵,至冬十一月上旬班師,共耗軍糧九十萬石餘;”
“合運糧之損耗,則得百六十萬石整!”
“——陛下亦有令,召關東民自發而亡燕薊,應召者十一萬一千六百餘;”
“依陛下‘自發而往者,皆待以戰卒’之令,此十數萬,亦需軍糧百七十萬石。”
“又徵召之時,陛下曾有言:凡關東之民,自發而往燕薊,為徵東之卒,地方郡縣當供給往行之耗費,日二十錢。”
“另,陛下有令:戰後,凡自發而來之關中民,皆與米糧十石,錢二千,以遣散歸家;”
“故關東之卒,共耗費少府米糧二百八十萬石,錢,二萬萬五千萬。”
“——除關東、關東兵,齊楚水路聯軍數萬,亦由少府承其軍糧所耗,共四十萬石。”
“故!”
洋洋灑灑道出一連串資料,就見陽城延猛地一提嗓音,又清了清嗓,才鄭重其事的道出一語。
“滅衛氏朝鮮一戰,少府內帑,共出軍糧四百萬石、錢三三萬,各式物資、軍械、輜重無算。”
“去歲,少府代民儲糧一項,共得利糧米六百餘萬石,官營糧米得錢二十萬萬。”
“而經此戰,少府去歲於糧米一項之得利······”
“盡作為無!”
神情嚴峻的道出結論,陽城延便朝劉盈躬身一拜,旋即在朝臣百官呆愣的目光下,漠然回到了座位坐了下來。
而在御階之上,劉盈則是面色淡然的點點頭,旋即望向殿內百官。
“朕嘗聞:夫戰,廟算也。”
“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然於此言,朕雖以為善,卻也以為:不盡然。”
語調平和的道出這番話,劉盈從榻上起身,負手稍走上前。
“廟算,乃勝敗之兆,乃取勝之道。”
“然於國而言,戰,非只‘勝敗’之分,亦乃國力之爭。”
“故朕言:夫戰,府庫也。”
“夫未戰,而府庫充盈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府庫空虛者,得算少也。”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