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士徐福、鬼谷子王詡;
這樣的人名,即便是對如今的漢室,即便是對劉盈這個穿越者而言,都顯得那麼的神秘,又那麼的吸引人。
不知與楊離面面相覷了多久,劉盈才總算是從震驚的情緒中稍緩過神。
而後,便見劉盈鄭重其事的坐直了身,面色也不由一正,對陽城延做出一個‘請’的手勢,便靜靜等候起了陽城延的下文。
到了這個份兒上,話頭已經丟擲來的陽城延,終也只能稍壯壯膽,繼續講那段塵封的往事,次序擺在了劉盈、楊離二人面前。
“秦王政二十八年,徐福奉王政之令,攜童男、童女各千五百,又足用三歲之糧米、衣履、藥草東出東海,以尋仙問道。”
“為使徐福此行,不為海浪、風雨所阻,秦少府曾造一長逾百丈、寬三十,高亦數十丈之巨舟,並由秦王政親命其名,曰:蜃樓。”
“然徐福初出東海,卻不曾尋得仙山,靡費甚巨,終無功而返······”
說到這裡,縱是對‘前秦’的話題稍有些顧慮,陽城延的目光中,也不由帶上了些許哀沉。
不是因為徐福沒有尋到仙山;
而是那些為了讓徐福出海尋仙,只能被迫交出家中糧米、錢財,乃至兒女的尋常百姓······
神情悲傷的沉默片刻,便見陽城延長嘆一口氣,才再次抬起頭。
“徐福初行而無有所得,秦廷縱有不滿,然礙秦王政于徐福寵幸者甚,終未敢進言。”
“待秦王政三十七年,王政自覺命不久矣,遂力排眾議,再遣徐福東出海而尋仙,以求長生之仙丹。”
“秦廷力阻而不果,終只得奉命;隨徐福東出之童男童女、錢糧布帛、牛羊祭祀皆倍,更秦少府再造巨舟‘蜃樓’者三。”
“然徐福此出東海不數月,秦王政便亡沙丘;徐福亦一去不歸,至今去向不明······”
聽著陽城延的講述,劉盈、楊離二人不由齊齊失了神,深深陷入在這段不為人知的傳說中,久久不能自拔。
最終,還是陽城延似是隨意的一句話,讓劉盈再次搶先緩過神,將飛散的心緒,再次拉回了眼前的宣室殿中。
“徐福二出東海之時,秦少府苦匠人之不足,便廣徵天下之匠入咸陽,以建巨舟蜃樓。”
“臣亦於彼時,為秦少府所召,以事巨舟‘蜃樓’之建造······”
聽到這裡,劉盈才終於將心緒完全從‘徐福東海尋仙’的傳說中緩過神,也終於明白了陽城延,為什麼要提到這件事。
“巨舟‘蜃樓’·······”
“然。”
輕微一聲呢喃,倒惹得陽城延趕忙一點頭。
“此巨舟蜃樓,乃秦少府專為徐福東出東海所造,其堅、其巨皆曠古罕有。”
“及今,雖‘蜃樓’之圖冊已絕於世,然臣,又今少府諸多匠人曾事於彼時,於‘蜃樓’之要,當得其三四。”
“若陛下果欲使吳王捕海魚而養其民,則海捕之舟,或可由少府之匠一試。”
言罷,陽城延不忘細心地補充道:“若陛下準允,使臣率少府善舟之匠往吳地,再調齊、楚之能工巧匠,自更善······”
聽到這裡,劉盈終是滿意的點了點頭,望向陽城延、楊離的目光中,更是帶上了一抹不一樣的色彩。
——近海捕撈,確實可行。
但即便是在壟斷關中糧食市場,並即將在肉眼可見的未來,讓少府壟斷天下鹽鐵市場的前提下,‘近海捕撈’這塊肥肉,劉盈,也依舊不太想讓劉濞獨自吃下······
“朕知矣。”
“梧侯這便回府,依造舟之事擬以詳案,不日奏於朝議。”
“切記:造舟所需之錢糧、力役、舟匠之用度,務當詳列於奏疏之上。”
語調低沉的做下吩咐,劉盈便從榻上起身,徑直朝著後殿的方向走去。
——因為在剛才,劉盈又想到了一件非常妙,且令人激動難耐的事。
劉盈怕自己再不走,就會在陽城延、楊離二人面前笑出聲······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