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聞劉盈此言,一旁的酈商、王陵等將帥,面上頓時流露出一抹動容。
“太子······”
“天縱之資啊~”
看著劉盈那不帶絲毫慌亂,甚至隱隱帶有些許亢奮的面容,王陵心語一聲,便滿是安心的低下了頭。
——這樣的太子究竟合不合格,王陵說不準。
畢竟‘皇太子’這種生物上一次出現在華夏,還是數百年前的事;至於‘合格的皇太子’,那就更長遠了。
但王陵從現在的劉盈身上,感受到了一種莫名的安心。
單隻這一份安心,就已經足以讓王陵在心中,對劉盈貼上‘靠譜’得標籤。
而此時的王陵尚未參透的是:‘靠譜’這個標籤,是每一位合格的帝王,都必須具備的素養。
與酈商、王陵等人面露了然所不同,城牆下的將士們聽聞劉盈這一問,只面帶茫然地看了看左右,最終不約而同的對劉盈搖了搖頭。
被這一道道茫然的目光注視著,劉盈也並沒有多賣關子,只對面前的弓弩方陣嘿然一笑。
“孤之所喜者,乃延綿天下數百載之戰禍,或將於今日,便可得終!!!”
轟!!!!!!
只此簡簡單單一句話,卻宛如投進湖水中的巨石般,一時激起千層浪。
劉盈話裡的意思,在場眾人自然是聽得明白。
——從今天開始,天下,或許就可以重歸於久違的和平了!
但眾人疑惑地點,也恰恰在於此。
和平?
如果這句話出現在十年後,在場眾人一定會點點頭,對劉盈的話抱以全然的信任。
若是出現在幾百年前,周王朝尚處於鼎盛時期的時候,眾人也必然會沉沉點頭,表示自己能接受這個結論。
但對於現在,雲聚於庸城之內的漢軍將士而言,‘和平’二字,是那麼的陌生,又那麼的讓人無所適從······
‘和平’二字上一次出現在神州中原,是什麼時候?
眾人不知道,也不清楚。
但眾人知道的是:打自眾人自己,乃至於父輩、祖父時起,這天下,就早就沒有‘和平’二字可言了。
此時在場的眾人,幾乎都是年齡在二十至三十歲之間,出身關中自耕農階級的良家子弟。
這一代人的記憶,基本都是從秦統一天下時的高光時刻開始,並以始皇帝時期,壓在整個天下所有百姓肩上的繁雜勞役,以及二世、楚漢時期的兵荒馬亂作為內容所組成;
至於眾人的父輩,則基本都是秦滅六國,一統寰宇的中堅力量;
再往上,到這一代人的祖父輩,則或是心心念念‘斬首升爵’的秦卒,或是目睹過蘄年宮之變①的關中民戶;
更早一代,便基本都是參與過秦趙長平一戰,最終又隨著大軍敗退回函谷以西的老秦卒。
從自己開始往上數四代,代代都是主業務農+副業打仗,這也使得在場的關中青年們,根本不明白何謂‘和平’。
但很快,眾人心中對‘和平’的迷惘,便在劉盈平緩,而又極具蠱惑力的語調下,在眾人面前緩緩展開······
“自漢室立,孤皇父便屢言教於孤,曰:吾漢得立,今只遺內憂、外患各一!”
“何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