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先王夫差之遺志,復吳國之榮光······”
“嘿······”
“嘿嘿!”
數日後,豐邑行宮。
看著手中的簡報,劉盈的眉宇間,只湧上一抹怪異的譏笑。
稍抬起頭,再看看早已攤在案几之上的那篇‘檄文’,劉盈面上,笑意只更甚。
——不出劉盈所料:憑藉‘不宣而戰’奇襲奪去荊都吳邑後,英布還是補上了造反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式:廣發檄文於天下。
至於檄文上的內容,也沒有多少新鮮話題,左右不過‘天子不仁,奪諸侯土’‘苛待功臣,編排異姓諸侯’之類。
類似的東西,劉盈前世也都有幸目睹過,根本提不起多大的興趣。
反倒是前幾日,英布為了提振叛軍士氣,在吳邑進行的第二次‘誓師’,讓劉盈感到一陣好笑。
聽聽英布在誓師時說了什麼?
——繼先王夫差之遺志,復吳國之榮光!
——存在於春秋時期,名垂青史的君主夫差,居然被英布稱作‘先王’!
誠然,單追溯如今的淮南國,即九江、衡山兩郡的歷史淵源,淮南國所在的地理位置,確實勉強可以算作是吳國。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當今天下,可正好有一個如假包換的吳王夫差後裔,在長沙國稱孤道寡呢!
就算是要‘繼先王之遺志’‘復吳國(吳氏)之榮光’,那也應該是夫差的嫡系後嗣,如今的長沙王吳臣去做,怎麼也輪不到英布一個外姓代俎越庖。
——你一個姓英的,說要為我老吳家重鑄榮光?
毫不誇張的說:英布這個舉動,幾乎和欺師滅祖,改換門庭,認老吳家的先祖夫差為祖宗,沒有任何差別!
再有,便是英布這個舉動,基本從法理意義上,切斷了自己造反成功之後,取當今天子劉邦而代之的可能。
道理再簡單不過:如今的英布,舉起的是‘光復吳國’的大意旗幟;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但英布掌控下的淮南軍隊,顯然也對這個說法十分買賬。
但最終,倘若英布真的造反成功,取締瞭如今的劉漢政權,那新朝的國號,基本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
——吳朝!
而問題的關鍵,也恰在於此。
——‘吳朝’鼎立,成為‘大吳’天子的,究竟應該是‘光復吳國’的英布,還是夫差的嫡系後代,如今的長沙王吳臣?
這件事,說破天去,英布也圓不回來!
換而言之:現如今,英布用來鼓舞麾下淮南軍隊士氣的大義旗幟,基本也斷了英布成功之後的前途。
最讓劉盈感到啼笑皆非的是:就憑著這個不倫不類的舉動,英布還真讓叛軍計程車氣重新高漲了起來······
“嗯······”
“待此戰罷,便是漢十二年。”
“老頭子,也沒幾天好活的啦······”
暗自思慮著,劉盈面上笑意只悄然而逝,取而代之的,是一抹說不清來由的低落。
對於即將到來,或者說已經到來,正在發生的淮南王英布之亂,劉盈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