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多出了五百萬大軍之後,楊俊成就留下一百萬武安城大軍守護武安城的安全,並負責看押剩餘的七百萬俘虜。
之後,楊俊成帶著一百萬武安城大軍,和五百萬俘虜組成的僕從軍團,浩浩蕩蕩的離開武安城的勢力範圍,接管大齊帝國的各個城市了。
之後,楊俊成帶著六百萬大軍,在大齊帝國邊境地區,和新月國,大韓帝國,大羅帝國,烈焰王國四國的大軍彙集,組成一支超過千萬人的聯軍,越過大齊帝國和大周帝國的邊境線,向大周帝國發起了兇猛的進攻。
主力折損過半的大周帝國,面對氣勢如虹的一千多萬聯軍,根本沒有多少反抗的餘地,僅僅堅持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被聯軍給滅國了。
滅掉了大周帝國,獲取了大周帝國的龐大財富之後,聯軍沒有絲毫的遲疑和猶豫,立即揮兵進入到趙國境內,一路上勢如破竹,輕鬆地攻佔趙國的一座座城市,在短短半個月得到時間之內,將趙國滅掉。
一個半月的時間,聯軍輕鬆幹掉大周帝國和趙國,讓天涯國,大德王朝,飛羽王國非常的不安,一邊積極地整軍備戰,一邊派出使者攜帶大量的珍寶,前往新月國,大韓帝國,大羅帝國,烈焰王國求和,並願意接受賠款割地等各種求和條件。
在天涯國,大德王朝,飛羽王國三國使者的求和聲中,新月國,大韓帝國,大羅帝國,烈焰王國四國上層心動了,想要接受天涯國,大德王朝,飛羽王國的求和,便派出使者前來前線,探尋四國元帥的建議。
看到各國派出的使者之後,新月國,大羅帝國,大韓帝國,烈焰王國四國元帥考慮到武安城滾雪球一般狀態的軍事實力,紛紛認為不能讓武安城繼續擴張下去了。
如果任由武安城繼續誇張下去,他們四國的安全將得不到任何的保障,紛紛贊同四國高層接受天涯國,大德王朝,飛羽王國的求和條件,並暗中建議四國高層和天涯國,大德王朝,飛羽王國結成聯盟,共同抵禦武安城可能的攻擊,守護四國的安全。
得到四國元帥的同意之後,四國高層立即接受了天涯國,大德王朝,飛羽王國的求和條件,並和三國締結盟約,維護各國共同的利益,遏制武安城的擴張。
看到新月國,大羅帝國,大韓帝國,烈焰王國四國背棄了盟約,楊俊成的神色不變,直接下令軍隊,佔領大周帝國和趙國大半的國土,和新月國,大羅帝國,大韓帝國,烈焰王國展開軍事對峙。
面對武安城麾下大軍的威脅,新月國,大羅帝國,大韓帝國,烈焰王國,天涯國,飛羽王國,大德王朝紛紛出動大軍,在邊境地區和武安城大軍展開對峙,雙方隨時都可能發生大規模的戰爭。
武安城大軍在征戰大周帝國,趙國的時候,兵力猶如滾雪球一般飛速的壯大,士兵的數量已經達到了恐怖的一千五百萬。
此時,就算新月國,大羅帝國,大韓帝國,烈焰王國,天涯國,飛羽王國,大德王朝七國聯手,也不敢擅自發動戰爭。
因此,齊國派出使者前往楊俊成所在的大營,想要和楊俊成商量對於大周帝國和趙國的土地分配問題。
對於七國派出的使者,楊俊成直接表示,自己已經佔領的土地絕對不會交出去。
如果七國不識相的話,雙方就以實力和戰爭,決定大周帝國和趙國土地的歸屬問題。
面對楊俊成的強橫態度,新月國,大羅帝國,大韓帝國,烈焰王國,天涯國,飛羽王國,大德王朝七國沒有任何的辦法。
於是,七國高層簡單的商議了一下後,就直接放棄了楊俊成已經佔領的土地,將大周帝國和趙國剩下的一半土地分了。
之後,七國在大周帝國和趙國的土地之上,建造防禦工事,駐紮大量的精銳軍團,防止武安城麾下大軍越過分界線,向他們七國本土發起進攻。
看到新月國,大羅帝國,大韓帝國,烈焰王國,天涯國,飛羽王國,大德王朝七國不準備和自己交戰了,楊俊成在沉思了少許之後,感覺自己麾下的領地面積已經足夠大了,麾下百姓的人數也足夠多了,沒有必要在繼續擴張了。
心中有了決定的楊俊成,就派人給新月國,大羅帝國,大韓帝國,烈焰王國,天涯國,飛羽王國,大德王朝七國送了一封交好的信件。
之後,楊俊成就留下五百萬大軍,駐紮在大周帝國和趙國的土地之上,就帶著其他一千萬士兵返回到大齊帝國去了。
返回到大齊帝國之後,楊俊成和楊安商議了一下之後,就在武安城式稱帝,建立大秦帝國,讓大齊帝國成為歷史。
新建立的大秦帝國的領地面積,擴大了足足一倍有餘,不但將大齊帝國全境包括進去,還將大周帝國和趙國一半的土地納入到掌控當中。
因為將大周帝國和趙國一半的土地,納入到大秦帝國的疆域之內,所以大秦帝國的疆域比大齊帝國多出了幾千公里的海岸線,擁有了大片海域。
新建立的大秦帝國,採取郡縣鎮三級行政制度,將疆域分成三十八個郡,一百八十個縣,三千六百個鎮,並抽選合格的官員前往郡縣鎮上任,負責這些郡縣鎮的行政事宜。
同時,大秦帝國將麾下的軍隊進行整編,將護衛隊改名為近衛軍,並擴充到十萬人的規模;
城衛軍和商團護衛以及新軍士兵,則全部打撒重組,整編成為二十支十萬人規模的常備軍團,駐紮在大秦帝國各個要地,維護大秦帝國的安全和穩定;
剩下計程車兵則整編為八百萬城衛軍和五百萬邊軍。
八百萬城衛軍分散到大秦帝國各地,負責大秦帝國各地城市的安全問題,五百萬邊軍則駐守在大秦帝國四方邊境,防禦邊境帝國的滲透和攻擊。
新建立的大秦帝國,因為擁有強大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周圍國家不敢進犯,國內的反抗勢力不敢公然反抗,只能暗中搗亂。
因此,大秦帝國總體局勢非常的穩定,在楊俊成和楊安的治理之下,開始走上繁榮富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