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年,三月。
曹昂的世子冊封典禮順利完成,從今往後,他便是曹操的正式繼承人。
陸彥也得到曹操的支援後,回到了陳留,開始準備安排人手去建立鋼鐵廠。
鋼鐵廠的選址有最基本的兩點要求:一是遠離人群,增加保密性,減少擾民;二是要距離鐵礦足夠近,可以節省大量運力成本。
提到鐵礦,陸彥腦子裡第一個冒出來的地址就是後世的鞍山市,接著就是攀枝花。
可惜,這兩個地方目前一個在遼東,一個在益州,都不在曹操的控制之下。
好在在詢問過一些資深鐵匠後,陸彥得知在雁門郡和代郡,都有著非常豐富的鐵礦。
雁門郡地處邊關,人員結構極為複雜,不適合把鍊鋼廠建立在那裡。
代郡以往雖然經常受到烏桓人的襲擾,但如今烏桓已滅,代郡受到的威脅已經大大減少。
權衡利弊之後,陸彥最終選擇將鋼鐵廠建在代郡境內,儘量靠近鐵礦所在的山林附近。
鋼鐵廠建在代郡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現代的山西,也就是東漢幷州、幽州、司隸州的一些屬地,有著極為豐富的煤炭資源。鋼鐵廠建立在這裡,礦石與煤炭的運輸成本算是降到了一個很低的水準。
而且還有一點,柳城外一戰,曹操俘虜了數萬烏桓人士兵,這群人不正是最佳的勞動力人選嗎。
地址選好,那麼就需有人去負責鍊鋼廠的建立和運轉。
老耿年紀不小,而且身體不太好,不可能讓他去再去那種條件艱苦的地方待著。因此最後,陸彥將鋼鐵廠的事情,全權交給了馬均,幽州的州刺史也會盡全力配合他。
馬均是個幹實事的人,在得到陸彥的授意後,他連夜便點上了一千人,一同北上。
雖然此行他們有著太多的困難需要克服,但這些工匠沒有一人抱怨,因為他們已經意識到,這個世界將會被他們的雙手所改變!
......
從鄴城回到陳留後,陸彥還沒來得及進家門歇一口氣,陳到迎到陸彥的跟前,說道:“先生,最近有個文人已經來求見您三次了。”
“他有說自己叫什麼嗎?”陸彥問道。
“來人自稱徐庶,說是來自鹿門書院的學生。”
“徐庶?”聽到這個名字後陸彥這才依稀記起,守歲那晚他款待影衛甲子營的兄弟們時,閼逢好像提起過徐庶來了中原。
徐庶的能力毋庸多議,陸彥連忙問道:“他人現在在哪裡?”
“不知道...”陳到搖搖頭,道:“他每次來都只是問您在不在。我說讓他給我個地址,等您回來我好派人去知會他一聲,但他每次卻只是笑笑便離開了。”
陸彥也不強求,於是說道:“也罷,近些日子我會一直待在府上,若他再來,你直接領他來我書房就是。”
“喏!”陳到拱手應諾後,卻依然站在原地不肯離去。
陸彥見狀,問道:“說吧,還有什麼事?”
陳到似乎下了很艱難的一個決定,說道:“先生,我也想入太學院學習!”
聽到陳到的話後,陸彥詫異的上下打量了一陣陳到,說道:“怎麼突然開竅了?!”
“先生、丞相於遼西一戰盡滅了三郡烏桓,讓無數男人熱血沸騰...我陳到也想建功立業,為大漢開疆拓土!”
“挺好。”陸彥微笑著點頭,說道:“正好伯言今年也要入太學院了,到時候你們兩個一起,也好相互有個照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