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與你有如此想法的人多嗎?”
“甚多。”
趙昀點點頭,對這個回答也是感到滿意。
趙昀又道:“那依卿家之見,我大宋何時發動北伐,方為最佳時機?打仗朕是外行,這一點,朕還是要多聽聽卿家的意見。”
趙範對趙昀的謙虛態度感動,心道大宋有如此君王,且趙昀又正值壯年,北伐中興之事有望。
想到這裡,趙範心情熱切,但還是很快恢復理智,他道:“回陛下,金國雖然日薄西山,但古人言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我們不可輕視。
臣以為如今蒙古的窩闊臺與拖雷正在爭奪汗位歸屬,無力進攻金國,這給了金國喘息之機,若我大宋冒然北伐,必定困難重重,且還可能為蒙古做嫁衣。”
趙昀點頭,認同趙範的分析。“卿家繼續說。”
趙範又道:“臣以為當前我大宋最需要做的不是北伐,而是落實變法,只有我大宋變法成功,國富兵強,軍民鬥志昂揚,方可言北伐之事,對外大量用兵。
否則,一旦對外戰事不利,內部隨即不穩,則大好局面極可能瞬間傾覆,還請陛下謹慎抉擇大事。”
“呵呵呵,,,”
趙昀呵呵笑了笑,對趙昀越看越是滿意,“卿家真乃上天派來助朕復興大宋的良將。”
趙範身為將領,對征戰之事謹慎小心,處處為國家大局著想,不似尋常武將,那提到要辦什麼事,那就是打,就是殺,只想戰場立功,不顧國家大局,趙範如此,趙昀自然對他器重有加。
趙範見趙昀對自己說出如此之高的評價,頓時感到受寵若驚,急忙抬手道:“臣不過一二淺見,當不得陛下如此讚譽。”
“當的,你的意見朕聽進去了,朕也等的了,現在朕不過二十四歲,便是再等十年二十年也等的,所幸卿家年齡也不大,不必到時花甲披掛。”
趙昀說罷,君臣相視而笑,家國大事,一切儘早笑談中。
,,,
趙範退下後,趙昀回到書房,批閱奏摺。
這段時間因為趙昀外出慰問畢念等人,朝中擠壓了不少的奏摺,路途遙遠,政事堂這邊也不可能什麼事都向趙昀請示。
正在批閱,高實碎步進來,道:“陛下,戶部尚書真德秀求見。”
“哦,他來了?讓他進來。”
這個真德秀在朝中為官很是小心謹慎,一般趙昀不傳召,他很少主動來求見,故而趙昀對他主動來見有點驚訝。
真德秀走進來,對趙昀抬手道:“臣見過陛下。”
“免禮。”
趙昀看了一眼他,笑道:“卿家來朕這裡,倒是稀客啊。”
真德秀從容道:“陛下日理萬機,臣自是不敢輕易打擾,若因此讓陛下誤會,還請陛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