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涉將徐庶留下說話,想要問他有沒有機會小小“抬”一手袁紹,讓他能夠長期與曹操對峙下去。
因為他很清楚袁紹最終敗給了曹操,而後袁氏三子不合,坐擁河北之地卻被曹操分而破之,蠶食殆盡。
曹操滅了袁紹後不久便南下江東,發動了赤壁之戰,當時是孫劉兩家聯手才將曹操擊敗。
然而現在佔據江東江南的自己,孫策已經被逼到了南陽,恰好將自己與荊州的劉表劉備隔開了,如果曹操南下,自己只能獨自對抗曹操,無法與劉備聯手。
加上曹操與孫策關係似乎還不錯,孫策又與自己有仇,到時候搞出個一打二的局面也不是不可能。
所以他才與徐庶商議,看能不能暗中幫一下袁紹,讓他多拖一下曹操。
徐庶表示要幫袁紹的話,從傳統意義上的兵馬糧草上去幫是沒用的,要設法解決袁紹內部不和的問題。
但這難度實在太大,首先袁紹自己身為主公都沒能處理好這個問題,俞涉這邊作為外人又如何能夠干涉他們?
二是如果“用力過猛”,一不注意協助袁紹將曹操給滅了,以袁紹的脾氣,多半便會馬上帶兵南下,到時候自己這一邊還是沒有得到足夠的時間。
徐庶想了想說道:“既要做的不留痕跡,又不能讓天平太過於傾向於袁紹,必須要把握好這個度,否則只會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反而給我們自己帶來麻煩。”
俞涉想想確實是這個道理,便問道:“元直你可有什麼計策嗎?”
徐庶搖搖頭:“不行,袁紹帳下之人一個個心比天高,背景深厚,他們已經形成了非常牢固的小圈子,想要給他們勸和,不可能。”
俞涉嘆口氣說道:“這麼看來,袁紹從內部開始崩壞,然後輸給曹操已經不可避免了?”
徐庶點頭答道:“除非能未卜先知,否則只要曹操能耐住性子,袁紹那邊定會自亂。”
俞涉心念一動:“未卜先知?如果真能未卜先知就能幫袁紹了?”
徐庶有些犯疑,心想難道你還真能未卜先知不成?
“對啊,袁紹畢竟有數十萬大軍在手,就算內訌不合,曹操要想奪下河北也得費不少勁,如果能未卜先知,在關鍵戰役提點一下袁紹,便足以扭轉整個戰局了。”
俞涉大喜,袁紹敗給曹操,最重要的便要屬白馬之戰和官渡之戰了,其中白馬之戰折了大將顏良文丑,令其斷了一條臂膀。
官渡之戰則因為曹軍燒了烏巢的糧倉,袁紹聽信讒言想要治張郃的罪,反而逼得張郃領兵投降了曹操,兩人攻守之勢也從此互換。
白馬之戰雖然重要,但畢竟沒有傷及袁紹的根本,袁紹敗給曹操最重要的一場戰役還是官渡之戰,所以自己如果能在官渡之戰中幫一下袁紹,豈不是便能像徐庶所說,扭轉整個戰局了?
徐庶見俞涉面露喜色,心知他一定是又想到了好主意,便問道:“主公可有什麼對策?”
俞涉興奮地左右踱步,搓手說道:“有點頭緒,但還沒有理清楚,讓我再細想一下!”
“官渡之戰,火燒烏巢,當時是什麼情況來著??”
徐庶聽俞涉喃喃自言自語,不敢打擾他,便坐到了一旁。
“烏巢,糧倉,許攸告密,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