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郎君,要不要放河燈啊?”老闆提著燈籠招呼謝宴。
端午的時候謝宴還在啃饃饃挖河道,七夕是他在京中第一個節日。
魏新亭夫妻倆把他帶到最熱鬧的河堤,自覺仁至義盡,手牽手和他分道揚鑣。
謝宴隨手拿起一盞,藉著月光燭火細看,中間寬、兩頭細窄,和小船樣子差不多,上面用彩筆畫了鳥雀羽毛紋飾,簡單又生動。
“就要這個吧。”謝宴說。
“好嘞!可要寫些祈福的話語。”
“一般都寫些什麼?”
“學生多寫金榜題名,父母祈求孩童康健......但最靈驗的還是求姻緣了,公子拿的這盞燈籠就是照著著牛郎織女相會時搭橋的喜鵲做的。”
謝宴:“不寫什麼了,就這樣好看。”
他站在攤位前,看老闆把一根短短圓圓的紅蠟燭插到河燈正中的竹簽上。還未點火,陡然增多的人群將他推搡到攤位一旁。
“老伯,怎麼突然人多起來了。”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再過小半個時辰就該放煙花了。”
老闆點燃河燈,又說:“看到前面邊那座橋沒有,平日叫風雨橋,七夕這天就叫鵲橋,看煙花最合適,去晚了就上不去嘍。”
謝宴順著老闆手指的方向看去。
不遠處有一座漢白玉拱橋,欄杆上掛滿和手裡樣式相似的喜鵲燈籠。燈火連片,在河水裡蕩漾出一輪彎月。
“確實是鵲橋。”
正說著,謝宴忽見一人上橋,身形挺拔甚是突出。於是他快步走到河邊,把河燈放下,提步向橋頭去。
謝宴注意著橋上的人,自身在人潮中穿梭。明明看著不過百來米,走起來卻格外慢。
好像近些了,河堤邊的柳樹又剛好把橋上風景擋住。他急著向前,沒注意到腳下,不小心踢到裝荷花的竹筐,把錢囊賠出去大半,本就幹癟的袋子扁成一片,看得賣花的小孩倒補他幾錢。
好不容易過了柳樹,橋上人卻不見蹤影。
謝宴放慢步子,靠到樹邊。
橋下擺了三米長的桌板,放了大把紅繩,三三兩兩的人聚在桌板前。
他心絃一動,也拿上紅繩,學著其他人的樣子,在繩上打起繩結來。
身旁一熱心人見謝宴手腳笨拙,還主動上手教他。
總算把七個繩結打到間隔基本均勻一致,熱心人問:“郎君家中有幾個娃娃?”
“啊?”
“有幾個就做幾根七結繩啊,回去給娃娃綁到頭上,一年到頭身體健康不調皮。”
手上的紅繩變得燙手,謝宴知道鬧了笑話,但一本正經解釋起來更丟人,輕咳道:“一根就夠了。”
在謝宴臉不紅心不跳,準備閃入人群時,身後響起聲音:“竟是不謝大人已經有了娃娃。”
謝宴兩眼一黑,剛剛找不到人,腳趾抓地的時候卻出現了。整理好表情,他勇敢回頭:“見過賀大人。”
賀既不依不饒:“謝大人一個人逛燈會,怎麼不見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