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燕君燁懷揣著勃勃野心與西夏王商議。 “父王,如……
燕君燁懷揣著勃勃野心與西夏王商議。
“父王, 如今大周南邊水患成災,荊州百姓揭竿而起,亂成一鍋粥。南滇也深陷水患泥潭。這可是天賜良機啊, 我們應當機立斷,快速集結兵力,攻入南滇。再與反叛大周的百姓暗中裡應外合, 集結各方力量,一舉攻下大周, 如此,大周江山也可收入囊中!”
西夏王聽後, 搖了搖頭:“此事萬萬不可貿然行事。雖說大周南部遭受災害, 可西境和北境依舊駐守重兵。我們西夏此次派出三十萬精兵出征,一旦戰敗,西夏的氣數恐怕就此走到盡頭。我絕不能拿西夏的國運去冒險。依本王看, 此事必須和北狄精心謀劃,容不得半點紕漏。”
燕君燁一聽, 心中頓時焦急萬分,只覺西夏王太過膽小怯懦, 錯失這大好時機實在可惜。
他在心底暗自咒罵:“這個老東西,真是冥頑不靈!行軍打仗,時機最為關鍵,眼下就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
他強忍著怒火,面上依舊恭敬。
燕君燁再次勸道:“父王, 若再晚些行動, 等大周平息了水患, 鎮壓了叛亂,那時再想有所作為, 不會這般順遂了。”
西夏王卻不為所動,“此事不必再議,待一切準備妥當後,我們再行動,務必做到萬無一失。”
燕君燁見實在無法說服西夏王,心中雖憤懣不已,但也只能強壓怒火,無奈地拱手行禮,退出殿內。
待回到自己的住處,燕君燁滿臉陰霾,他趕忙招來心腹,壓低聲音,吩咐道:“你即刻去辦…… 務必給我辦妥了,絕不能讓西夏王察覺分毫。”
心腹領命,迅速離去,只留下燕君燁在屋內來回踱步,眼中是掩藏不住的不甘 。
荊州城外,塵土飛揚,鄭宓與朱寶貞率領著兵馬,一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地趕到了地方。
這一路行來,她們遇上了幾群拖家帶口的災民,朝著荊州城的方向趕去。
鄭宓見狀,當即上前詢問。
百姓們從未見過如此陣仗,嚇得聚在一處,瑟瑟發抖,眼中滿是恐懼。
鄭宓輕聲細語地走上前去詢問。
一番交談後得知,這些災民來自隔壁郡縣,聽聞荊州城有糧食發放,便抱著一線生機,特意趕來。
鄭宓命人給這些百姓分發了一些口糧。
她耐心地告知眾人:“鄉親們,皇上已經知曉大家的難處,已經派欽差領兵到各個受災郡縣,給大家分發糧食,重建屋舍。大家快回自己家去吧。要是回家路途實在遙遠,也可前往最近的州府,那裡也同樣也有糧食和住處。”
百姓們聽聞,接過糧食後,千恩萬謝,趕忙轉身折返,踏上了歸鄉之路。
荊州城前,城門之外,一群人手持武器,神色警惕掃視著四周。
仔細瞧去,這些武器的樣式,明顯是從府衙搶奪而來。
其中一人眼尖,遠遠瞧見朝廷將領率領大軍壓境,神色驟變,慌慌張張地轉身,急忙跑回去通風報信,剩下的一些人慌忙關上了城門。
這群暴民的首領,名叫孫大虎,在荊州城內可是出了名的地痞無賴。
此人自幼練過些拳腳功夫,整日無所事事,常年在賭場與青樓中廝混,沾染了一身的惡習。
此次荊州城遭遇大災,本就民不聊生,可官府卻未能及時發放救濟糧,這讓孫大虎嗅到了 “機會”。
他糾集起平日裡一同鬼混的狐朋狗友,在城中四處造謠生事,大肆宣揚朝廷對荊州百姓不管不顧,城內官商相互勾結,致使救濟糧無法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