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南邊的人,劉瑾都沒有半點好感。從前和徐勳交情不錯,因而他也就對徐勳其實也是金陵出身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但如今既然和徐勳幾乎算是徹徹底底鬧翻了,他自然就對一應出自江南一帶的人討厭到了極點。於是,對於錢寧提及江西士子妄自議論朝政的話,他一時蹙緊了眉頭,腦海中竟是想起了焦芳那個有些荒謬的提議,待聽到寧王竟然說要拜見自己,他立刻為之大悅。
要知道,孝宗皇帝的弟弟們都早早就藩了,而當今皇帝不曾有兄弟,所以自打他得勢之後,在文武大臣面前固然夠威風了,但在這些親藩面前擺威風的機會卻一次都沒有。於是,心情大好的他幾乎忘記自己曾經一度打過放棄寧王的主意,面上也露出了笑容。
“那之前楊慎那小子彈劾寧王的那些罪名呢?王府取莊田歲祿加倍,換琉璃瓦向地方攤派費用,強奪官田民產,殺逐幽禁無辜百姓,這些裡頭沾上一條,申斥都是輕的,更何況他還有個胡作非為差點被革了王爵的祖父,之前那件事情又鬧得那樣大,這可不是你一句話便能夠輕而易舉糊弄過去的!”
“楊廷和不是已經發落去南京了嗎?”錢寧滿臉堆笑地說了一句,隨即又斜睨了張彩一眼,這才討好地說道,“這還不是多虧了張大人,這討人嫌的楊廷和已經不在朝廷了。更何況,寧王殿下派了之前那位心腹上京,願意再向公公敬獻白銀兩萬兩,黃金一千兩。只求公公能替他美言兩句。”
當初寧王向劉瑾送禮,正是在劉健謝遷等人剛剛下臺,劉瑾初嘗權勢甜頭之際,但如今他權掌司禮監,宮中無人敢和他作對。而朝廷之中雖還有徐勳這麼一個政敵,可看看門庭若市的光景就知道有多少人正想殷勤巴結,所以,這一大筆銀子如今他並不怎麼放在眼裡。只錢寧既然這麼說了,他也就輕輕抬了抬下巴道:“既然如此。那回頭你把人帶來,咱家見他一面,然後再說其他的。”
“是,公公英明。”
錢寧見劉瑾的態度並不如自己想象中那般熱絡,心裡頓時泛起了嘀咕。然而,他今日來並不僅僅是牽線搭橋,因而殷勤地又勸了劉瑾一杯酒。他便從懷中拿出一樣東西,畢恭畢敬地雙手呈了上去,因說道:“卑職因為劉公公的提攜,這才得以去江南走了一趟。不瞞公公說,自從當初卑職的養父從南京守備太監的任上退下來。卑職就再也沒去過江南了,如今衣錦還鄉,全都是託公公的福分。卑職也沒什麼其他的東西好孝敬的,這是之前收回來的養父當年在南京置辦的一處宅子,卑職只怕是沒工夫去住了,便敬獻給公公。”
錢寧是從前南京守備太監錢能的養子。劉瑾自然是知道的。然而,錢能自有侄兒,養子也不止錢寧一個。因而這錢家的財產,當年錢寧並沒有分到多少,如今這宅子是怎麼來的可想而知,劉瑾也不在乎。可是,錢寧拱手把這宅子送給了自己,這真正投靠的意思就很明顯了。儘管已經有了張彩。但他仍是大為滿意,當即笑了起來。
“你既然有這樣的心。咱家若是卻了你的情,豈不是瞧不起你?對了,你是剛回京?”
“是,卑職剛剛回京,去了惜薪司內廠之後,得知公公正在私宅就立時趕了過來。”
這就是說錢寧還不曾上過徐家去!
劉瑾更看重的是這一點,一時心情自然更加好了起來。他甚至親自執壺斟滿了一杯後推到錢寧跟前,見其受寵若驚立時謝過後一仰脖子喝了,他方才滿意地點了點頭道:“錢寧,你是個人才,只看內廠到了你手中這氣象,咱家就很嘉許你,所以你既然回來了,這東廠自然也還交給你。只要你日後一心一意,咱家也不會虧待了你。”
“是,卑職一定不辜負了公公的栽培。”說到這裡,錢寧不動聲色地看了一眼一旁自斟自飲自得其樂,並不出聲的張彩,當即又賠笑說道,“只是,卑職畢竟是平北侯一手提拔起來的,這一回京,也該去府上拜訪拜訪。”
“去吧。”劉瑾大度地一揮手,卻是語帶雙關地說道,“只不過說什麼,你可得留心些。”
“是是是,卑職省得。”
等到錢寧辭了出去,劉瑾隨手把那房契往桌子上一放,張彩才坐直了身子拱了拱手,卻是隻字不提錢寧去見徐勳,而是徑直說道:“公公,寧王的事情,您預備如何處置?”
“這個嘛……”儘管今非昔比,劉瑾已經不那麼看得上寧王的大禮了,但送上門來的錢總是不捨得往外推的,因而他斟酌片刻便開口說道,“既然先前那事兒是楊慎挑起的,應當是李東陽和楊廷和聯手所為,但如今楊廷和都已經滾去南京了,林瀚又致仕了,徐勳手裡沒幾個拿得出手的人,應該不會在這事兒上緊追不放。至於李東陽,應該也會消停些,所以咱家覺得,這事兒和和稀泥,應該就能順順當當過去了。要真的是有人緊抓不放,咱家不介意殺雞儆猴,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
“公公此言差矣!”
見劉瑾一時為之變色,張彩方才從容說道:“公公恕我直言。寧王雖是親藩,但這些錢財從何而來?王府莊田的出產,供給王府龐大的開銷就已經所剩無幾了,斷然不可能拿出這麼多來送給公公。而寧王不可能去盜官帑,那麼就自然是盤剝小民而得。倘若公公這一次包庇了他,那麼,他送給公公這麼一些,就可以藉著情勢緩過來,盤剝更多,到時候民間怨聲載道,別人除卻罵他這寧王,更多的卻是要指摘公公不是。豈非因小而失大?”
此話一出,張彩便注意到劉瑾先是錯愕,旋即便沉思了起來,他便誠懇地說道:“公公,不止是寧王這麼一個道理。那些行走於您門下的官員,也是同樣一個道理。他們在外頭所得十萬兩,獻給公公的不過一萬兩,這十之一二的供奉,公公覺得他們甚有誠心。一時便給之以高位,可須知在民間,因為他們是賴公公之力方才得以擢升或是維持那個位子,那麼,他們貪賄的那十萬兩,就要統統算在公公頭上。他們得大利而逍遙法外,公公得小利卻得揹負怨聲載道的危險。何者利多,何者利少?只請公公三思。”
打從劉瑾得勢以來,敢於當面直指其非的人就幾乎沒有了——縱使谷大用張永等人勉強能和其平起平坐,但大夥都知道劉瑾是聽不進去逆耳之言的脾氣,因而誰也不會去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至於徐勳。他更犯不著去做這種不利己的舉動——於是今天劉瑾聽到這一番明明觸動了他利益的忠言,在最初的不高興之後,面上就漸漸露出了深深觸動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