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和軍女子騎兵最是痛恨那些凌辱女子的畜牲,因為她們的過往都是不堪回首。
自從來到了根據地成為了興和軍,這些女子終於體會到了人的尊嚴。
她們熱愛根據地,熱愛興和軍,崇拜黃毅,願意為這個集體拋頭顱灑熱血。
女騎兵們見到有著相同經歷的女子,當然同情心氾濫。
然女子中會騎馬的少之甚少,騎術精湛的鳳毛麟角。
所以即便有幾千女子主動報名從軍,也僅僅是挑選出二百身體強健能夠騎馬的當輔兵。
其餘的一概勸退。
有三百多身體強健的女子怎麼勸也不肯走,她們或者是無家可歸,又或者是有家難回。
這些婦女苦大仇深,都想練出一身本領從今往後不被欺辱。
她們心甘情願留在女兵營做勞役,趕都趕不走!
最後是耿月如做主收留這些人。
這年頭糧食越來越貴,阿琪多蘭的女子騎兵隊的糧食配額當然不夠養活這麼多人。
哪怕是阿琪多蘭把自己的月餉都貼補了,也只是杯水車薪。
耿月如則不同,她的陪嫁豐厚,不僅僅是金銀財寶,還有良田、做生意的店鋪和京師的宅院。
有錢好辦事,給三百多女子出口糧而已,多大個事兒,當然是說辦就辦了。
她知道黃毅要處理的事兒很多,不能把時間浪費在路途。
雖然捨不得再次分別,但是在黃毅提出讓她留下,自己疾馳回根據地之時,還是強顏歡笑答應了。
黃毅不可以兒女情長,況且他的心理年齡早就過了不惑之年。
來到明末身體變年輕了,力氣大了好幾倍,思想其實沒有太大轉變。
耿月如兩姐妹、阿琪多蘭、寶勒爾、葉惠玲、左芳蓮、小九,黃毅已經娶了、納了七個妻妾,可謂妻妾成群。
然這僅僅是鏡花水月。
如果不能改變歷史,將要有百分之七八十的漢民死於飢餓,死於建奴、流寇、官軍的屠戮。
哪怕不是為了億萬漢民,僅僅是為了自己的七個女人,黃毅都不能沉迷於溫柔鄉。
耿月如是明媒正娶的妻子,在黃毅眼中依舊是個孩子,做那事兒之時,腦子裡總會冒出亂……
不知怎的,腦子裡有這種念頭,更加覺得刺激,更加生猛。
最後黃毅只能心裡一聲長嘆,男人啊真不是東西!只有掛在牆上才有可能老實了。
耿月如一心想著早日懷上,每一次都積極主動,每一次都是累得再也動不了。
她覺得應該有收穫,回到根據地立刻讓李永泰把把脈。
北風蕭蕭,蒼茫大地銀裝素裹,黃毅率領一彪騎兵呼嘯而過。
來到明末已經第五個年頭,黃毅每天都騎馬從未懈怠。
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黃毅騎術精湛。
再加上他的三匹坐騎都是從幾萬甚至於十幾萬匹戰馬中精選的烏珠穆沁良駒。
所以黃毅也能夠如赫丹巴特爾和喀嘞圖等等蒙古人那般,在賓士的戰馬上打個盹兒。
這彪人馬用不著擔心補給。
因為這一路興和軍已經分十幾批次走過,沿途留下了好幾個大型補給站。
這種補給站設在官道邊,一般情況下距離當地府城州城幾里而已,有時乾脆借用了被裁撤驛站的地盤。
各州府都頭疼客兵過境,獨獨歡迎興和軍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