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漫漫,不僅僅能夠鍛鍊興和軍的組織力和執行力,檢驗機動力,還能夠向大明千萬百姓展示興和軍的風采。
興和軍從來都是高標準嚴格要求!
制定的行軍計劃是平均一天走八十里,每六天修整一天,戰士們包括輔兵即便都有三十幾斤的負重,也能夠做得到。
老人、婦女和兒童都是一多半時間坐馬車,一小半時間走路,他們用不著負重。
想要爭奪天下,就得把自己的隊伍鍛鍊得更加強大,別家營伍一天行軍六十里就怨聲載道。
興和軍一天八十里依舊軍歌嘹亮!
對於騎兵的要求更高,達到勇士級別的騎兵在配備雙馬的情況下要做得到一天奔襲三百里。
西歸的隊伍旗幟鮮明,一路上穿州過府,剛開始嚇得沿途老百姓東躲西藏。
各級文教員組織起了宣傳隊打起山東快板!
“老鄉,老鄉別慌張,興和軍從來不搶糧!……”
“打叛軍、打山賊、滅土匪,興和軍從來不擾民!……”
“沒飯吃、沒衣穿,跟隨興和軍有活路!”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漸漸的就有老百姓發現這支打著“興和軍”旗號的隊伍真的紀律嚴明,對老百姓秋毫無犯。
不對!不對!何止是秋毫無犯,他們還收留接收家裡斷了糧眼看著就要凍死、餓死的升斗小民。
這簡直是活菩薩啊!
很快沿途老百姓就不躲著興和軍了,有不少腦子活絡的還挑著擔子售賣農副產品。
兵荒馬亂,糧食緊張物資匱乏,不管是大戶人家還是升斗小民,都把糧食和值錢的家當藏起來。
這不僅僅是為了防盜匪、防流寇、還得防官軍。
賊過如梳兵過如篦就是這個道理。
經常有開拔中的明軍因為缺糧少餉譁變、潰散並不表示這支軍隊經過的地區完全沒有糧食。
有人煙的地方就會有食物,只不過陌生人倉促間找不著而已。
興和軍不搶劫還治病救人,當然有人拿出藏起來的食物壯著膽子嘗試一下。
剛開始是一個叫王三的村民拿著兩條臘肉售賣,兩個結伴而來的村民遠遠的看著。
結果很好,和顏悅色的興和軍軍需官當場給雪花銀,出價比市價還高了兩成。
軍需官還告訴王三,雞蛋、蜂蜜、豬羊、穀子、麥子,只要是食物我軍都給好價錢收購。
不是我軍的糧食不夠吃,是因為主將黃毅見不得老百姓凍死餓死,下達命令一路上救濟窮人。
王三親眼看見了興和軍收留乞丐、流民,當然相信。
他拿到銀子後和幾個結伴而來的村民連夜去其他村民加敲門買東西。
本地人知根知底,哪家有些啥心裡有數,所以第二天一大早,軍需官收購了十幾擔食品。
(這個月堅持每天更新,頭暈的情況好像加重了,我意識到身體狀況已經不能寫作。
為了讓這本書完本,我會在感覺好些時陸陸續續寫。
以後做不到天天有更新,儘可能爭取兩三天一更。
不要月票、不要推薦票、不需要催更,為了完本我會盡力。)
(這個月堅持每天更新,頭暈的情況好像加重了,我意識到身體狀況已經不能寫作。
為了讓這本書完本,我會在感覺好些時陸陸續續寫。
以後做不到天天有更新,儘可能爭取兩三天一更。
不要月票、不要推薦票、不需要催更,為了完本我會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