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流寇而已,而且是崇禎四年秋天的流寇,兩千輔兵足以獨當一面。
這不是夜郎自大,而是此時的流寇剛剛發展起來,裝備、意志、戰鬥力、戰術都不行,一般情況下都是躲著官兵。
曹文詔率領一千關寧鐵騎經常性把數萬流寇追得上天入地。
流寇們需要在不斷的流竄、戰鬥中積累經驗,發展三四年後就能主動攻擊官軍,而且是挑最敢戰的官軍下手。
接下來就是令流寇聞風喪膽的名將曹文詔殞命湫頭鎮,官軍開始畏葸不前……
流寇們膽兒越來越肥,居然敢殺到中都鳳陽府掘了老朱家的祖墳,把朱由檢哭暈在廁所……
明末遠不止是文恬武嬉,已經爛透了,沒救了,皇帝沒有能力卻勤奮不已,多做多錯,大做大錯,越做越錯!
宗室在貪婪吸血,絕大多數文官滿嘴仁義道德,滿肚子男盜女娼。
絕大多數武將貪生怕死,喝兵血卻是悍不畏死,總兵官最後的下場是被譁變兵丁打死絕非個例。
一些武將養寇自重,一些武將縱兵搶掠時窮兇極惡的程度遠超建奴和流寇。
黃毅肯入關剿寇根本不是想救滿目瘡痍的大明朝,他的主要目的是弄人口,搶錢糧,宣傳興和軍。
他根本沒有剿滅流寇的奢望,因為他深知在這個歷史背景下,沒有高迎祥也有矮迎祥,死了李自成也會有王自成。
不消滅滋生流寇的大環境,想要剿滅流寇就得采取野豬皮努爾哈赤的辦法——殺光無谷之人。
通古斯野蠻人的理論簡單,沒有食物的人不搶劫怎麼活下去?
所以野豬皮下達命令,把無谷之人視為仇敵,一殺了之。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雖然滅絕人性,但是行之有效。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此時的大明想要徹底解決流寇至少要把陝西、河南、山西的人殺掉一半。
這得殺多少人?五百萬還是一千萬?除了已經死翹翹的野豬皮,誰能幹出這種喪盡天良的事兒?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黃毅來了,他不是真心為了剿寇而來,而是為了興和軍的利益。
帶四千人馬在關內吃飽肚子,肯定能夠節約根據地的大量糧食,節省下來的糧食肯定能夠多接收至少一萬漢民。
如今的黃毅家大業大,人口眾多,所以一心想著開源節流搞活經濟!
興和城一直在曬鹽,產量很大,但是沒法在關內銷售。
這一次入關剿寇,黃毅準備攜帶五百石,不是買私鹽,而是用來換糧食。
陝西、山西、河南等等地方,宗族結寨自保,他們防流寇的同時更加防範官軍。
黃毅遇上這樣的山寨、堡壘時可以採取架炮威逼的方法索要一些糧食,如果威逼不成,就得利誘,可以用鹽換糧食。
秋收後興和城有了存糧,總量在確保已有軍民供應的情況下,還能做到增加五萬人口依舊能夠堅持到明年秋收。
如果黃毅帶出四千餘青壯年在關內吃用幾個月,節約的糧食還能收容一萬流民。
除了秦良玉的白桿兵,耿章華的宣大標兵,黃毅不信任其他明軍。
為了防止被大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文官武將坑了,黃毅不想跟其他營伍的明軍合擊。
《我有一卷鬼神圖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