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方面之所以不急於把戰線推到山海關一線,其目的是使得大明的戰線拉長,促襟見肘。
明軍沒有出城野戰的能力和勇氣,在遼東屯守就是個笑話。
因為他們做不到安定一方,只要後金軍開始攻打,每一座城池都變成孤城,屯田的果實都會白白便宜敵人。
朝廷空耗錢糧不堪重負,後金卻是越打越強。
耿如杞和耿章光都聽得眉頭緊鎖,都問黃毅如此這般下去怎麼得了?可有破敵良策?
黃毅坦言以目前大明在遼東的兵力,根本沒有能力跟後金軍決戰,大淩河之戰必敗,採取添油戰術往裡面填,有多少兵馬丟多少。
沒了毛文龍,原本敢於主動進攻的東江鎮算是廢了,以後不僅僅談不上牽制後金軍,剩下的東江軍還會成為敵軍。
關、寧、錦防線只是遼東軍閥的搖錢樹,這幫人根本沒想過主動攻擊後金軍,一直是被動防禦。
發現後金軍繞道攻擊大明,也沒起到過阻擊作用,所謂的復土幾百裡都是假象。
黃毅把後世有關於遼東軍情的分析細緻地講給耿如杞、耿章光聽,聽得這爺兒倆眉頭緊鎖卻又無計可施。
最後,耿如杞答應黃毅絕不會讓宣大兵馬參與大淩河之戰。
並且表示,他回去後就會再次向兵部呈送任命黃毅為宣大北路興和營參將公文。
守備、遊擊、參將等等武官的任免已經不是兵備道、巡撫、總督說了算。
都得呈報兵部批覆,最後還得是皇帝恩准。
三個月前耿如杞已經呈報過一次,但是沒透過,兵部的回覆是黃毅的升職過快,應當緩一緩。
有了前車之鑑,這一回耿如杞會授意山西巡撫、大同巡撫、宣府巡撫據實上奏親眼所見的烏珠穆沁赫丹巴特爾部實力。
指明沒有一支足以震懾烏珠穆沁部的強軍,該部極有可能入寇劫掠。
耿如杞已經思考再三,覺得想要固守興和城、東山堡,至少得一兩萬兵馬。
黃毅的根據地能夠做到全民皆兵,應該能夠採取團練的方式訓練出一萬民勇。
但是營兵的人數不能低於五千。
設一個援兵營兵額也僅僅是三千六百,遠遠不夠。
還得外加東山堡守備、興和守備,可以給這兩個守備營各八百兵額。
耿如杞知道黃毅在大明沒有親人,所以根深蒂固地認為他耿家以後就是黃毅最親的人。
所以跟黃毅開誠佈公談論兵額問題,表態近期內升黃毅為一路參將,並且由黃毅選任兩個守備。
朝廷不可能任由封疆大吏一手遮天,耿如杞提拔某人也有可能被駁回。
但是黃毅無所謂,他當不上分守參將,朝廷另外派人來有用嗎?
選拔任命黃大勇為東山堡守備,黃大智擔任興和城守備,肯定要被言官御史彈劾任人唯親,這重要嗎?
不用黃毅選拔的人,又有誰夠本事派遣其他武官來關外上任?又有哪個武官腦子壞掉了,來趟這趟渾水?
黃毅可不管什麼繁文縟節,用大白話把自己的想法、看法說得明明白白。
還覥著臉要求耿如杞舉賢不避親,就應該早日扶持耿章華和自己當上總兵官、掛印將軍甚至於武經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