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都治不好的傷員,基本上是死定了。
成王敗寇果不其然!
原本營地裡的俘虜和被解放的漢民、奴隸見敵人的數量多得數不清,來挑戰時千軍萬馬無邊無際。
而明軍卻是閉門不出。
不敢打的一方肯定弱勢啊!
營地裡的俘虜和解救的漢民、奴隸理所當然惶惶不可終日。
當他們親眼見識了火炮的威力,看到大臺吉們落荒而逃,所有人的態度都不一樣了。
全部的青壯年男女都積極主動參與打掃戰場救治傷員,太多青壯年男子希望被認為態度端正發給武器、鎧甲。
人心可用,黃毅決定給渴望得到認可的俘虜提供立功的機會,下達命令徵召一千二百青壯年男子。
明天黃毅肯定要拉上大炮去挑戰,估摸著應該輪到敵軍堅守不出躲在營地裡舔傷口。
韃子其實更加不擅長於攻防戰,這種戰法有利於漢軍。
一千二百騎馬步兵肯定能夠把營地攻防戰打漂亮了。
為了節約六百重灌步兵的體力,黃毅準備使用馬車送他們到距離敵軍營寨八十步再下車列陣。
給徵召的一千二百青壯年男子佈置的任務是以二十四人為一組,推動一輛臨時充當破城槌使用的四輪馬車去撞倒敵人的寨牆。
不是用馬車的後車廂去撞擊,而是在馬車上裝載一根粗大的木頭,二十四青壯年推著往寨牆衝擊。
用不著特意去尋找巨木,在沒有巨木的情況下釘牢三五根碗口粗的湊一起也行。
二十四個青壯年的推力,加上四輪馬車的重力,撞倒那些木遮攔式的寨牆應該是一蹴而就。
齋薩爾穆、蘇布地、禿拉光、捨剌兔等等根本不會想到需要採取守勢,他們的營寨完全是個樣子貨,連壕溝都沒挖。
黃毅端著望遠鏡仔細觀察過,覺得派人推著四輪馬車衝撞過去,那寨牆估計是一倒一大片。
喀喇沁諸部新敗,士氣遭受沉重打擊,跟剛剛大勝一次士氣如虹的根據地人馬不可同日而語。
韃子如果因為守寨而沒有上馬,完全是舍長取短,遇上黃毅的六百重步兵,那就不是戰爭了,絕對會演變成一邊倒的屠殺。
況且還有六百,其中一半已經換裝了燧發槍的火槍手提供遠端打擊。
四千多騎兵不可能做看客,肯定會結陣衝擊被打得潰不成軍的韃子騎兵、阻斷敵軍的逃路。
喀喇沁三十六家的聯盟是鬆散型的,遭遇強敵之時最容易各懷鬼胎。
蘇布地僅僅是名義上的共主,勢力越大說話越管用,這一戰吃了大虧後,阿暈、趕兔、捨剌兔等等臺吉的態度強硬了不少。
如果不是有建奴這個主子的主子虎視眈眈,這些臺吉都有可能作鳥獸散。
十幾個大小臺吉已經在私下裡悄悄議論。
他們都覺得咱們蒙古人用不著堅守一地,這地兒敵人太強打不過待不下去了,換個地兒唄!
犯得著跟人家死磕拼個魚死網破?
這些臺吉的人馬在蘇布地眼中肯定不如色愣、萬丹偉徵、固嚕思奇布的兵馬重要,所以伐木造楯車這種苦活兒派給了他們。
這一回因禍得福了,阿暈、趕兔、捨剌兔等等臺吉的人馬損失反而成了最少的。
齋薩爾穆和蘇布地、萬丹偉徵雖然損失不小,但是並沒有覺得不能翻盤。
因為退回營地的人馬還有九千左右,總數依舊是敵軍的雙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