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比較有意思,場場爆滿,簡直是一票難求,還出現了倒賣戲票的黃牛黨。
無防盜
官場送禮多了個花樣,送戲票,而且是一送幾十上百張一等票,可以連看六場。
為什麼是六場?
那是因為劇組售票處的戲票只預售三天。
哪兒人多,哪兒就有商機,捨得花一百文、三百文甚至於一兩銀子看戲的都是捨得消費的金主。
於是乎,太多小商小販聞風而至, 賣小吃的,賣胭脂水粉的,賣乾果瓜子的等等不一而足。
宣大總督衙前街上熱鬧非凡,閱兵廣場擺滿了攤位,都有點小吃嘉年華的味道了。
一時間宣府呈現出畸形的經濟繁榮。
維持秩序,緝捕盜匪的衙役們都不叫苦喊累,因為分到手的攤位費讓他們都發了點小財。
劇組在宣府唱戲的這些天,耿家就兩個字“開心”,耿月如、耿月靈以陪老夫人看戲的由頭成天幫著劇組張羅。
一場戲一個多時辰,一天演兩場戲,下午一場,傍晚一場。
七天後,算算賬,拋去所有的開支,劇組居然盈利七百餘兩銀子。
因為已經預售了三天的戲票,下一站去大同的時間延後再延後。
宣府和大同不一樣,那裡有位世襲了十幾代的藩王——代王朱傳火齊。
明朝的災難不僅僅是來自於文恬武嬉,黨爭不斷,還有一個根本原因,老朱家太能生。
藩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等等實在是太多了。
為了供養十幾萬白拿俸祿的宗室,朝廷就要承受巨大的經濟負擔,更不消說還有許多宗室為非作歹、巧取豪奪。
進士出身的耿如杞不怕藩王,已經派人給太原的晉王朱求桂、大同的代王朱傳火齊送去了帖子。
說明了《氣壯山河》劇組是他倡導、排演的大戲,是為了教化萬民齊心協力共御韃子、建奴。
他還客客氣氣邀請王爺看戲,請王爺多提寶貴建議。
禮多人不怪,事先打了招呼,如果王府的幫閒還敢砸場子,宣大總督就敢派兵抓人、殺頭。
其實耿如杞心裡也一直是有股邪火!
任誰被逮捕下獄等著殺頭都會留下心理陰影。
耿如杞也不例外!
他活明白了,手上有一支如臂使指又能打的部隊比啥都重要!
王爺敢做得太過分,老耿就敢帶兵去打臉。
……
如今的李維達在宣大總督的轄區可謂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他家的生意越做越大。
別家是從揚州往邊塞販運淮鹽,李家用不著,因為根據地就在生產青鹽。
那是根據地的地盤上有個比較大的鹽湖,鹹度是海水的兩三倍。
黃毅知道地方,當然要自己生產食鹽。
根據地的日照充足,曬鹽相當容易,產量多了,遠大於根據地的需求,當然要考慮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