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是不可能的,家小、家當、明年的希望都在這兒呢,唯有硬著頭皮幹仗。
於是乎,整個營地都在備戰,與此同時,三個信使往西疾馳而去,他們是去稟告色楞火速回援。
然黃毅的人馬來得太快,色楞部留守人馬只有四五個時辰的準備時間。
哦不,其實他們沒做出什麼防禦準備,而是儘可能多的集結人馬列陣相對。
如果不知道虛實,會讓來犯之敵覺得色楞部還能夠集結三四千騎士。
只可惜黃毅知道對方的底細,能夠猜得到那三四千騎士中超過一半是老弱,只有最前排的人馬是鐵甲騎兵,總數不超過二百。
又繳獲到了三百多副鐵甲,己方的鐵甲騎士已經接近兩千二百。
所有的戰士都是青壯年,總人數超過對方組織列陣的數量,戰鬥力至少是對方的三倍。
這一仗贏定了,而且會獲得創記錄的繳獲。
狹路相逢勇者勝,此時雖然不是狹路相逢,但一樣的是勇者勝。
以最猛的進攻打掉色楞部撐門面的鐵甲騎兵,這一仗就會演變成一邊倒的掩殺,就會使得己方的傷亡最小化。
色楞的兩個兒子和一幫貴族簡直是把能夠騎馬的和剛剛來投奔的潰兵都拉了出來。
目的是造成兵馬很多的假象讓對手猶豫,甚至於奢望對手擔心傷亡太大放棄攻擊。
最起碼讓對手三思而行爭取到時間,等來主力人馬回援。
他們哪有可能知道黃毅立志征服大草原,一直在偵查、研究喀喇沁諸部。
這一次就是乘著色楞部分兵的極好機會幹掉這個大魚頭,現如今僅僅是差臨門一腳了。
列陣完畢,色楞留守人馬知道他們是假裝人多勢眾的樣子嚇唬人,當然不可能主動攻擊。
黃毅知道對方底細,不慌不忙,也沒有第一時間往前衝,而是讓戰士們下馬休息檢查裝備、活動筋骨。
都下馬了,就不擔心對手忽然間衝過來?
黃毅從來不藐視對手,一直都喜歡以優勢兵力群毆對手,絕不狂妄自大。
所有的戰士都下馬休息,積攢馬力,防備被突襲的任務當然是五百火槍手的活兒。
只要對方敢衝,五百火槍手就肯定在敵騎接近到一百步左右之時齊射出所有的鉛彈。
三百騎馬運動的重步兵長槍手結陣挺著一丈二尺的長槍上去突刺。
有了這些時間,足夠騎兵上馬慢跑、加速、衝殺了。
事實證明,對手擔心露底,根本沒敢玩一手先聲奪人。
你們不敢先下手,那老子就不客氣了,黃毅大喝一聲,“全體都有,殺!”
這一次他沒高聲吶喊:“殺韃子!”因為他的騎兵中有兩千左右是蒙古人。
這也是他必須每戰當先,做個英雄好漢的原因!
頭腦簡單的人容易盲從,黃毅越表現得勇猛頑強,越能贏得蒙古騎兵的擁戴。
如果這種大戰還是採取驅使蒙古騎兵衝鋒,自己率領漢人騎兵壓陣的打法,即便打贏了也會動搖蒙古騎兵的軍心。
見家主釋出了命令,八個少年司號手立刻吹起了進攻的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