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冬天來了, 開墾荒地的工作早就停了,現在的主要工作是在離河流比較遠的田地裡開鑿灌井。
以一口灌井滿足二十畝田地旱澇保收佈置,今年冬天到明年開春前,將要投入六千男女勞動力幹足一百天。
計劃開鑿出一萬兩千口灌井,確保根據地開墾出的所有田畝都是水澆地。
去年冬天就組織了幾百人開鑿灌井,今年就體會到了水澆地的好處,麥子的畝產能達到一石二斗。
今年接受了很多流民、難民、遼民,大冬天的,哪有太多工作崗位?
所以能夠組織起三千多勞動力運輸材料,安排六千男女分散在幾個盆地打井,依舊是搭建蒙古包室內工作的模式。
每個打井隊都攜帶根據地特有的蜂窩煤爐,都有婦女洗衣、做飯。
雖然是野外作業,都能夠吃上熱騰騰的麵糊糊、小米粥,睡在溫暖的蒙古包裡,辛苦程度減輕多了。
黃毅呼叫五六千匹戰馬、馱馬出征,根本不影響根據地的生產、運輸,還大量節約了儲備的乾草和飼料。
計劃是以一天五十里的速度緩緩行軍,等待外圍部落的騎兵前來匯合,也順便等等渴望參戰的耿七。
以戰養戰很重要,黃毅相信帶上七天的耗用足夠了。
因為所有的蒙古部落都必須在入冬之前儲備足夠度過大半年的食物。
只需打掉一個小部落,繳獲的牛羊和糧食就足以滿足四五千人馬吃飽喝足一個月,何苦畫蛇添足攜帶太多給養?
大草原上風吹雪,因為第一場雪下得不大,只有背風處才有風堆起的積雪,空曠處依舊看得到枯黃的牧草。
牧民還在抓緊最後的時間讓牛羊多吃幾口牧草,一家老小齊動手收割牧草儲備。
遮蔽戰場黃大勇、黃大智、章東等等最拿手,早就用不著黃毅親自端著望遠鏡佈置,他們配合默契。
行軍路線上但凡發現牧民都跑不了,發現擁有超過五十個蒙古包的部落暫時放過,繞路前進。
覺察到黃毅不是帶著人馬往赫丹巴特爾部的方向行軍,喀嘞圖心急如焚,只可惜他的漢語水平太差,沒法跟黃毅細緻交流。
黃毅乾脆讓喀嘞圖帶著他的七個麾下跟隨章東捕殺哨馬、探馬、遊騎兵。
章東語言天賦最強,口齒伶俐,由他向喀嘞圖解釋圍魏救趙、避實就虛,相信喀嘞圖很快就能理解。
黃毅的人馬每天都在增加之中,第四天,耿七率領一百鐵騎趕到,不算上裹挾的牧民家庭,總兵力高達四千五百餘。
所處的位置離色楞部已經不到二百里。
這二百里內有七個喀喇沁的中小部落,如果依舊採取遮蔽戰場,繞過中小部落營地的方法,行軍速度太慢。
黃毅決定不再隱蔽潛行,取直線殺過去,把處於行軍路線上的中小部落全部順手滅掉。
用不著制定戰術,發動突然襲擊就是最好的戰術,速度快就是最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