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毅的千總按照一千一百二十兵額核算騎兵、步兵三七開,騎兵三百餘、步兵七百多。
按理說每個月都能夠得到本色糧食八百多石、折色銀子一千五百餘兩、外加一部分豆料、草料。
耿章華表態會竭盡所能減少各級的漂沒,爭取讓黃毅能夠到手不少於定額七成的糧餉。
黃毅的千總是宣大總督直領,隸屬於耿章華這個遊擊將軍管轄。
耿章華還有兩個千總的兵力,外加擁有二百四十人的鐵甲家丁隊,這三千六百多兵力以後就是耿如杞的心腹力量。
耿家能做到這一步已經很好了,黃毅很滿意沒提其他要求,反而給了耿章華五千兩銀子。
不是用這些銀子賄賂他,而是請他動用關係和權力,從受災的陝西、山西、甚至於京畿之地接收五百最好是一千戶人口來十里堡安家、屯守。
後來考慮到耿章華是山東人,還建議他派人去登萊交涉,最好弄幾百戶渡海逃難的遼民來東山堡屯守。
黃毅還拍胸脯保證,哪怕弄來一兩萬人口,都不要朝廷給安置銀、安置田。
說實話,明末,人口已經成為朝廷的負擔。
各地州府都在嚴防流民、難民入境,沒有哪個知府、知縣肯收留安置這些在死亡線上掙扎的升斗小民。
再加上朝廷腐朽不堪,流民、難民看不到希望,故而紛紛揭竿而起。
搶劫了後金軍劫掠的財富,使得黃毅手裡有了不少金銀財寶。
這些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留著幹嘛?全部花掉。
所以他決定增加人口,多多益善。
這是好事啊!做成了亦是耿如杞的政績,耿章華當然滿口答應。
如何安置流民一直是朝廷的難題。
毛文龍含冤而死後,東江鎮不穩,內訌已經初露苗頭。
如何解決幾十上百萬逃出遼東,逃到東江鎮、登萊、永平府、順天府、薊鎮的遼民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黃毅肯拿出五千兩銀子,有宣大總督的斡旋,弄來幾千流民不成問題。
不能出燈油錢坐黑地,耿章華已經想好了,回去後立刻彙報,請父親上奏本向朝廷承諾接收一萬遼東或者陝西難民。
他心裡算過小賬,五千兩銀子能夠買五六千石雜糧,省著吃,足夠一萬人活命四五個月,有這些時間足夠一萬人走到東山堡。
況且接收難民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可以分批進行,搞個五六次、七八次,影響力更加大,更能為宣大總督揚名。
聽到黃毅又談起有關於增加人口的事宜,李維達關心道:“黃大人,你有把握給那麼多人生計嗎?”
耿章華雖然知道黃毅截殺後金軍運輸隊得了不少糧食、財物,也覺得收一兩萬人有些多,道:
“民以食為天,到時候糧食不夠吃,一兩萬人鬧起來能把一切都毀了,我建議你三思!”
黃毅信心滿滿道:“我算過賬,哪怕今年增加兩萬人口我那根據地都能夠接納,並且做得到不讓肯幹活兒的任何人餓肚子!”
李維達擅長做生意,算賬當然厲害,他道:
“今年的糧價比去年高了四五成,養活一個成年人一年怎麼著也得三石糧食。
算一算生活成本,一年下來平均一個人恐怕五兩銀子都未必夠,兩萬人就是十萬兩雪花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