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地名勾起了耿月如的好奇心,她問道:“‘根據地’?那是個什麼地方呀?”
“那是黃毅前段時間從蒙古人手裡解救了幾百上千漢民,他帶著那些漢民在山裡尋了一塊地方定居。
據說那裡什麼都沒有,他們將要靠一雙手開墾良田興修水利建造一座城池!”
“他如此志存高遠嗎?”
“我不這樣認為!我反倒覺得他是異想天開!”
“為何?”
“關外多苦?還有那麼多韃子。修建城池、開墾荒地、修建水利設施,哪一樣是朝夕之功?
沒有城池可守,韃子殺來了,一切都沒了。
如果爹孃真的把你許給他,我定要他來關內做官。”
“萬一他不肯呢?”
“由不得他,我的妹子哪能去關外受苦?更不能處於險地!”
“三哥!我其實不怕吃苦,我倒是覺得一切靠自己,親手建造出一座城池,蠻有意思的!”
“你這是少不更事,根本想象不出這該有多難!多危險!”
“夫妻同心,即便有千辛萬苦千難萬險都無所謂!”
“啊?爹孃還沒同意呢,你都想著夫妻同心了?”
“三哥……”
也就是耿章華跟耿月如談起根據地的這一天。
來自根據地的人馬大車遇上了黃毅的大部隊。
好傢伙,根據地足來了三百架大車,所有的馬匹都出動了。
除了黃大鵬、左光虎、李萬全、額遜扎欽等等十八個鐵甲騎士,還有足四百青壯年,其中超過一半人裝備了皮甲或者棉甲。
這十一天黃毅一直都處於高度緊張之中。
這其實是他自找的。
主要原因是黃毅實在捨不得丟掉一部分物資。
因此所有的大車都是滿載甚至於超載,很多青壯年還主動肩挑背扛一些糧食趕路。
那些沒有裹腳的女子都不肯坐車,有幾十個比較健壯的女子甚至於也背上一些物資步行。
雖然所有人都很努力,但是受限於路況,即便是起早帶晚,一天也僅僅能夠走四十幾裡罷了。
每一天都是黃毅起得最早,也是他睡得最晚。
因為他要探路,要登高搜尋方圓十五里內,晚上宿營後,他還要登高階著可夜視望遠鏡搜尋周圍,防止被夜襲。
主將是一支隊伍的主心骨,黃毅這個主將不僅僅勇猛善戰,還做到了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得到了所有人的愛戴。
也不知是不是黃毅掃尾時消除痕跡,故意遺留馬跡誤導方向等等工作行之有效。
總而言之撤退得比較順利,消滅了尾隨的建奴後,再也沒發現新的敵情。
增加了四百多青壯年,增加了三百架大車,八九百牛馬,隊伍頓時輕鬆多了,所有的女子都可以坐車,也用不著誰再肩挑背扛。
黃毅頓時覺得如釋重負。接下來回家的路就輕鬆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