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我心裡有數,你們切記,一定要保護好耿公子!”
天矇矇亮之時,黃毅帶著虎嘯川兄弟倆親自送耿章華、耿大、黃大勇等等七人上路,一直送出去十餘里眼看著七個人二十一匹戰馬消失在小山後才駐足。
為什麼要親自來送?
那是黃毅擔心放棄營地的建奴殘部湊巧跟耿章華、黃大勇七個遇上了。
望遠鏡不能留給黃大勇,黃毅還要用來搜尋建奴安排伏擊呢!
畢竟瞄準鏡的視野太小,用來觀察太不方便。
故而黃毅親自相送,親自登高階著望遠鏡搜尋往西的道路,確認了西邊不曾有後金軍來過,這才跟耿章華七個道別。
黃毅用不著回去,因為黃大智、章東、黃大全等等正帶著龐大的隊伍往這裡來。
他當然不會閒著,一直在選擇瞭望點和伏擊點。
既然能夠肯定隊伍會被建奴跟蹤尾隨,那當然要反殺一回予以震懾。
往西走了十餘里不僅僅是送人,也是觀察建奴有沒有從東邊繞道西邊來試圖伏擊。
結果蠻好的,西邊方圓十里內沒有發現建奴的蹤跡。
有可能是建奴主將搞不清發動襲擊的這幫關寧軍人馬將要往哪兒去,故而選擇等待對方明確方向後再做計較。
被動和主動截然不同,沒有了建奴的鞭撻,所有的漢民都有了主人翁思想,人人都努力前進,絕大多數青壯年都頂盔摜甲走得鬥志昂揚。
不僅僅是大車滿載,繳獲的戰馬也至少馱了八個糧袋,負重有四百斤。
只有三十六匹戰馬沒有負重,這是黃毅、虎嘯川、黃大智等等三十四人的坐騎。
隊伍上路後,黃大全、章東等等十一個來自根據地的戰士,帶領兩隊一共一百零六裝備鐵甲的漢民為前鋒。
黃大智、黃大雙等等十一人帶領一隊武裝起來的漢民斷後。
還有十名來自根據地的戰士分別帶一隊武裝漢民走在隊伍中間,隨時應對有可能出現的建奴。
野蠻人的腦袋瓜不太好使!
已經收攏了接近四十人馬的喀木格滿心以為能夠給上路的明軍也來個一擊就走。
誰知道想當然了,明軍一夜之間膨脹了數十倍,瞧上去的人數有一千多。
撲上去一擊做得到,就走恐怕不容易。
喀木格害怕了,他僅剩下這麼點人馬,哪敢分兵?當然不可能派人提前設伏。
他無計可施,只能選擇尾隨,還得一路上留下記號,以方便綽克託帶來的援軍。
敵人不來襲擾也不行,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
黃毅還是要想方設法打個伏擊戰幹掉尾隨之敵。
二月二龍抬頭。
這一天恰巧是耿章華、黃大勇幾個攜帶真奴首級一百一十九個、包衣奴才、漢人旗丁首級八十六顆,踏上回張家口的山路。
他們都攜帶了三匹馬,再加上歸心似箭,因此能夠做到日行百里,計劃著起早帶晚花五六天時間趕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