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達不可能透過科舉入仕,只能做個大商賈。
封建王朝的商賈必須手眼通天,跟官員交好是必須的。
耿如杞下獄不能說明什麼。
大明朝的官場有意思的很。
今天階下囚,明天封疆大吏的文官,昨天還在坐牢,今天統御數千、數萬兵馬的武將多了去了。
耿家出事了,此時予以援手簡直是雪中送炭,真的協助耿家翻了身,以後的回報不可限量。
李維達當然願意幫幫忙。
他知道耿家此時有多麼急迫,不敢把話說過了頭。實話實說道:
“不瞞耿兄,去年十一月份,我確實弄來幾十建奴、韃子首級。
只可惜能打建奴、韃子的那位好漢行蹤不定,沒法聯絡。”
耿家乃是大族,耿如杞有四子三女,老大耿章光、老三耿章華是嫡子。
他倆其實並不能肯定李維達能夠弄到建奴、韃子的首級。
完全是因為形勢嚴峻,家裡又想不出什麼好辦法。
僅憑道聽途說李家管理張家口商號的東家李維達能夠弄到建奴、韃子的首級,就本著試一試的想法找來了。
病急亂投醫而已,沒想到李維達很爽快的承認了,倆人都很高興,耿章光道:
“李兄,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肯用心找那好漢,總能找得到的!”
耿章華比耿章光小六歲,今年二十一,也是秀才公,但是他的成績遠不如兄長,沒什麼中舉的信心。
他是個好動的性子,從小習武練習騎射,自認為弓馬嫻熟。
他道:“那位壯士能夠獲得那麼多建奴、韃子的首級,手下人馬肯定不少,動靜註定小不了。
煩請李兄告知那位好漢活動的大致範圍,我明日就帶上幾個家丁去尋找。”
耿如紀乃是封疆大吏,手下當然有不少軍事技能強的家丁。
絕大多數充當護衛的家丁比較能打,他們只認家主不認朝廷,為了保護家主敢於死戰。
這不是虛言,明末的巡撫比後世的省高官權力大多了,簡直是軍政、民政、司法一把抓。
如此有權,在貪腐成風的大明,理所當然能夠撈很多銀子。
為了自己的安全,為了有心腹之人可用,肯定要豢養家丁。
耿如紀的家丁都是來自於山東聊城耿如紀的老家,絕大多數是家生子、耿家佃農的子侄。
家丁們的戰鬥力是不是很強大沒法知道,因為他們沒真真正正戰鬥過。
但是可以肯定,他們的忠誠度不成問題。
所以耿章華想帶上十幾個最強壯的鐵甲家丁去尋找能夠打建奴、韃子的好漢。
這其實也是文官武將貪腐的主要原因。
豢養家丁是很費錢的,月錢不低於二兩銀子,一個月的吃用至少得一兩銀子。
逢年過節的打賞,一年四季的衣服等等,養一個家丁怎麼著一年也得花費四五十兩銀子。
家丁武卒的花費更多,裝備鐵甲、武器就得六十兩雪花銀,一副質量好的弓箭也得十幾二十兩銀子。
豢養幾十上百家丁的官宦很多,他們的俸祿不夠看的,銀子從哪兒來?
理所當然要處處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