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賊山裡的老巢黃毅都仔細研究過,都有易守難攻的險要。
如果有足夠的火藥用來爆破,奪取馬賊、山賊的老巢能夠大量減少傷亡。
縱然黃毅已經有了一千多人口,也捨不得哪一個做無謂的犧牲。
多買些火藥裝酒罈子裡填充一些石子做成土炸彈。
打馬賊老巢面臨攻堅時,由刀盾手舉著鐵盾掩護著投彈手接近,在離山賊寨牆十幾米時點燃導火索扔出。
這玩意兒造成的殺傷區區馬匪、山賊哪有可能承受得住?
現在黃毅擁有的漢民、蒙古人減去年紀太小的孩子,身體太差的老人,能夠在守土時成為戰鬥力的人數不低於八百。
附近的幾夥馬賊在黃毅觀察他們的同時,也在觀察根據地。
黃毅其實已經發現過很多次,但是為了不打草驚蛇,也是為了在立足未穩前少結仇。
所以黃毅僅僅是驅離,沒有花心思俘獲馬賊的探子。
打馬匪山賊的大計劃開始後就不一樣了,只要在根據地周邊發現鬼鬼祟祟的陌生人,一概抓起來慢慢拷問,膽敢拒捕,格殺勿論。
根據地熱火朝天的景象,幾百人列隊、跑操、訓練突刺、射箭、投槍的場景,馬賊肯定瞧在眼裡了。
他們是絕無可能下手搶劫簡直是全民皆兵而且人數遠大於他們的群體。
即便如此黃毅出門時也得留下幾個真正的蒙古騎士,留下一半能打的漢民。
左光虎、黃大鵬、額遜扎欽、杜姆布、鴉莫帛裡、固布林等等裝備鐵甲且戰鬥經驗豐富的精銳留下。
趙勇、李萬全包括他們訓練的三十火銃手全部留下。
帶上黃大智、畢大喜,但是他倆領導的九個青少年山民弓箭手留下。
那是因為這九人騎馬的次數太少,沒有騎術。
畢大喜不一樣,他小時候是經常騎馬的,因為畢自通逃來山裡時擁有一匹戰馬。
後來這匹戰馬老死了,勉強能夠生存的畢自通家再也沒了馬匹。
如果根據地遭遇攻擊,留守的黃大鵬、汪柏山、左光虎等等能夠組織起幾百人馬進行反擊。
估摸著附近的馬匪山賊結夥而來都討不到半點便宜。
黃毅出發了,帶上了一百五十人。
包括智、勇、雙、全、章東、嶽慕飛、虎嘯川哥兒倆、察喇合、格爾達、郎格哈等等有十一位鐵甲騎士、有六十一人裝備了皮甲或者棉甲。
為了能夠多裝運糧食和精鐵,帶上了二百七十匹戰馬、馱馬,拉上了一百二十輛大車。
趕在春耕前去張家口一趟的目的是爭取再購買、交換一千石麥子,一萬斤精鐵、一千斤火藥,如果有可能,鳥銃或者魯密銃甚至於抬槍都想買些。
還有幾個比較重要的事情。
購買蔬菜瓜果、蠶豆、花生、葵花等等農作物的種子,大量購買毛竹。
毛竹不值錢,只不過關內到處都是的毛竹林關外卻沒有,烤乾劈開成條狀的毛竹,做些防腐處理,以後是當做混凝土加強筋來用的。
還有一個想法這是不知道能不能實施。
黃毅喜歡看歷史書,最喜歡看明末的資料,知道明朝萬曆年間福建就有人種植紅薯、馬鈴薯、玉米。
當然,這些農作物在明朝不是叫這個名字。
這不重要,重要的是徐光啟已經在京畿之地試種出了這些新農作物。
明末官宦真的是人少畜牲多。
徐光啟應該是難得的亮點之一。
他不僅僅博通古今,還是開眼看世界的大科學家,他培植新農作物根本不是為了謀利,而是真的想造福億萬老百姓。